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隨著中國書法家協會提倡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敢於變革,應該說是站位在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立足於當下時代發展與變革中的一種文化自信、文化擔當。據報道,近日田蘊章、田英章二田兄弟的書法被質疑了,中書協評說其字體呆板用墨單一,屬於過氣的江湖體。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長期以來,田蘊章、田英章兩先生的書法,以其習學歐體備受社會尤其初習書法的青少年所關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響力。而中書協稱二田的書法,其實只是存在字體的美感,而且是連書法的藝術性都沒有入門。運用到市場之中來講田蘊章的書法也只是符合了大眾的欣賞水平,並沒有藝術性。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書法家田蘊章作品

據瞭解,中書協相關專業人士認為,田蘊章的書法字體呆板並且是用墨單一,缺少創新是自然的事情,而且還屬於過氣的江湖體。在當下文化書法繼往開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書法書法,既是按照一定的法度,更應該注重書法的藝術性和創新性,去探尋中國優秀文化元素中的原創性、審美性、藝術性。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書法家沈鵬先生作品

儒聖孔子教育學生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這是對的。但由於自古流傳下來的有眾多版本,所以具體出處不易考證。如果單從學習求知的角度來分析,“學其上者,得其中,學其中者,得其下”這句話說盡了學習之道,也就是說讀書學習不能“死”學,如果生搬硬套的話,最多得其形而未得其神,那麼即使你讀了一部好書,又怎能完全領會其中的精髓呢,就更談不上把學來的知識靈活應用變成自己的東西了。

有句古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學習要辨證地去學,同時更要學會創新,這樣社會才能不斷髮展前進。求知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這句古語對學子的啟示在於,只有放寬視野,定高目標,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書法家劉洪彪老師作品

因此來說,學習書法首要之道,是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學習要辨證地去學,同時更要學會創新,這樣社會才能不斷髮展前進。其二,只有放寬視野,定高目標,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

學習古賢,僅僅強調“取法乎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放寬視野,學會創新,才能達到甚至超過古賢的高度,社會(包括書法)才能發展和進步。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書法家郝建中作品

對此,“文藝評論人圃叟“則認為,“目前書法界一些好為人師者,包括二田在內,只強調學生要一毫米不差地去臨摹自己的字帖或少數幾種名家碑帖,臨摹中不準其弟子越雷池一步,不支持甚至反對學書者在學習階段的主觀創新意識,同時一面鼓吹“高手在民間”,一面又以學習取法‘磚頭瓦塊’上的民間書法是‘取法乎下’而加以貶斥。其後果只能是‘學其上者,得其中,學其中者,得其下’”。如此照此傳承下去,必然是其弟子一代不如一代,若全中國的學書者都走上這條狹路,中國書法百花齊放、兼容幷蓄的傳統就失傳了,中國書法也就必然走向沒落了。

中書協評說田蘊章書法:用墨單一,字體呆板,過氣的江湖體

書法家牛偉作品

筆者認為,書法是書寫者的精神語言,是其思想的載體、情感的表達、人格的彰顯。因此,書寫者抑或書法家的人文素養、文化底蘊乃至情感旨歸,都可以呈現和映證在書法藝術的表現之中。優秀的書法作品,呈現出的是一種文化的原創性、思想性、審美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