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寧波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邏輯填空成語巧記

2019寧波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邏輯填空成語巧記

邏輯填空這種題型往往不受大家的喜愛,因為錯誤率比較高,而且很多成語讓大家很頭疼,覺得要背會這麼多詞實在是太累了。中公教育專家下面將邏輯填空中常出現的高頻成語分成三種幫助大家去記憶並加深理解。

第一種是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這種成語萬萬不能憑藉字面的詞語意思去理解。比如有一個高頻成語“不刊之論”。如果大家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字面意思往往大家誤解為:水平低不能刊登的、發表的言論,這就屬於望文生義。實際上,“刊”指削除,古代沒有印刷術出現的時候,一般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所以“不刊”是不可更改的意思,因為是沒有錯誤的。所以這個詞的正確比喻義是: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第二種是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的詞。為什麼在這裡鼓勵大家猜詞呢,因為我們考試是沒有手機可以查詞的,難免有一些詞是大家不認識的,雖然可能第一次見,但我們完全可以用語素聯想法,聯想一下每一個語素的意思,從而得出它的本意和比喻義。比如“鞭打快牛”這個詞,很好理解。“鞭”是一個動詞,用鞭子抽打,本意就是用鞭子抽打走的非常快的牛。那我們進一步去想,我們一般鞭子抽打的都是走的很慢的牛,從而讓它走快點,那在這裡去抽打走的很快的牛,是不是顯然做的不符常理了,那麼它的比喻義自然就出來了,也很好記憶:賞罰不分,獎懶罰勤。

第三種是有一些典故的詞語,當我們看過一遍它的典故之後,其實成語意思也就很好理解了,這也是我們記憶成語的一種高效的方式。比如“李代桃僵”這個詞,我們來一起回到古人的那個年代,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從前有兄弟五人都是遊手好閒的浪蕩公子,一次偶然機會得到皇帝賞識,當上了侍郎,過上了奢華的生活。不幸的是,後來兄弟五人當中有一人犯法,其他人非但不念舊情,反而相互傾軋。於是就有人用詩評判:“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噬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說到這裡,大家都會看出來,本身這個詞的比喻義是兄弟之間相互愛護互相幫助,後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以上三種類型的成語,中公教育專家希望大家都能按照各自特點去記憶,並且大多數成語都是大家可以去顧名思義的大膽猜詞的,一些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就需要大家去注意和積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