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現在智能手機基本實現了普及,而支付寶和微信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也正因它們的出現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無現金支付時代,這極大的方便的了我們的生活。而對於支付寶和微信哪款第三方支付更好用也成為了身邊朋友經常討論的話題。

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眾所周知,微信是國內唯一的一款用戶超10億的超級APP,而支付寶的全球用戶也已經超過9億,可以說這兩款軟件在體量上都是巨大的。但關於支付軟件本身來說,各有各的優勢,微信支付用起來更加方便簡潔一些,而專業支付出身的支付寶在支付場景上要被微信更強一些,另外支付寶花唄、借唄等功能也給我們打來更多的便利,而且優惠活動也要被微信更加豐富,比如剛剛結束不久的15億花唄紅包活動,讓不少用戶拿到了真真切切的現金福利,這也算是更多用戶喜歡支付寶的原因吧。

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雖然面對馬雲時不時的大規模紅包活動,微信也會偶爾應對一下,但總體而言幾分錢的優惠還是得不到用戶的認可的,不過微信依然是可以依靠著強大的用戶群和支付寶抗衡著,所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還是有著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這是其他第三方平臺無法比擬的。

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當然支付寶和微信給我們提供了便利和實惠,同時也依託著這些用戶群收穫了我們難以想象到的利潤,不過這種“躺著賺錢”的日子在不久之後好像變的就沒那麼容易了。近日央行的“鐵命令”再次被確認,再過五天開始執行:

據悉,央行明確規定,在2019年1月14日之前正式實行備付金100%上交政策。也就說的,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此前只需要上交20%的備付金直接提高到了100%,這可以說是支付寶和微信誕生以來最大的影響了。要知道,我們用戶將前存入這些平臺,平臺除上交20%的備付金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大的利潤,這或許是第三方平臺最大的利潤來源,不過這樣以來這些都將成為泡影了。

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其實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規模越來越大,國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力度也越來越大,而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聯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一直存在的,多次政策上的改變對支付寶和微信實際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有不少網友抱怨,正是這些新規的發佈,支付寶和微信看起來沒有以前那麼多“好用”了,而這次新規的發佈,餘額寶的利息或者提現手續費方便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鐵的命令,再過微信支付寶受到影響

不過也有不少用戶認為,之前的髮卡側、條碼側等政策和本次備付金100%上交政策都是從資金的安全性上去考慮的。試想一下,雖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臺非常強大,但若有一天未上交的備付金未能及時回籠,最終損失的還是我們用戶,所以充長遠考慮,備付金全部上交對用戶的資金安全還是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