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朝隆合:玉器.收藏.藝術——植根文化生命力

<strong>

越國有女名西施,五官清麗,粉面桃花,楚楚動人。她在溪流邊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著她俊俏的身影,隨緩緩的溪流影影綽綽,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泳,漸漸地沉入水底,故西施又稱“沉魚”。

沒有預演,不矯揉造作,不譁眾取寵,最是這一種不經意的美,低調又高級,勾人心魄。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如果說有什麼珠寶首飾,最具這種不譁眾取寵的高級美,那非和田玉莫屬吧。很多奢侈品與其談實用價值,更多的是炫耀性消費,如果沒有旁人羨煞的眼光,也許就索然無味了。玩玉,一個人也可以津津有味,有時候更像是一個人的精神狂歡。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長夜雨聲剛收,青燈一盞,臨窗遙望,若有所思,若無所思。又或是曉風拂低檻,朗月照疏窗,靜坐陋室,緩緩盤玉,玉色與月色遙相呼應。

此情此景,不由地想起蘇軾的詩句:“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此時此刻,明月、清風、我,還有美玉,由此,便勝萬千。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玩玉的人大多喜歡喝茶,因為二者都值得品。喝茶品玉,可靜心寧神,去除雜念,在淺斟慢酌裡,玩玉是一種閒適,是一種心靈的補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心若平靜,則身無波瀾。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盤玉與焚香也是經典組合,因為二者都帶來靜。焚香清坐,閉目養神,嫋嫋輕煙幾縷,淡淡清香幾許,氤氳的香氣彷彿能打開大腦一鍵放鬆的開關,讓疲勞與浮躁隨煙飄散。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去年春天,帶小女去參觀蘇州上方山的百花節,在一樹一樹的櫻花林蔭下,有六七位中年女士席地而坐,圍成一圈,中間擺放著馬卡龍、堅果、水果等小食,一個人手裡拿著一本《詩經》,在用蘇州話朗讀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詩句,因為用的是蘇州本地方言,朗讀並不流利,但在座的人都笑得前俯後仰,身上佩戴的玉也隨之擺動。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春天、百花、和風、詩經,多麼高雅的情趣,相比起關注明星八卦,讓一些娛樂號收割自己的注意力,打包賣給廣告商,或是糾結於生活中的小事,斤斤計較,悶悶不樂,那幾位女士的娛樂消遣高雅得多。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聽雨、侯月、品茗、焚香、賞花、讀詩......繼承古人之風雅,玩玉的最高境界就是將玉融合到具體的生活裡吧。不刻意,不炫耀,不喧譁,不隨大流,少一些物慾橫流,多一些閒情逸致。


玩玉,從來不是附庸風雅



玩玉,我本風雅,何須附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