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玩的是什麼?

好的事物,往往是立體的、多面的、內涵豐富的。

就像《紅樓夢》,魯迅就曾經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和田玉,當然也不止一面。

多面和田玉

有人說,和田玉像個謎,不同的人會看到它不同的一面,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後,也會體會出不一樣的滋味來。

它有“仁”的一面,溫潤帶著點點光澤,不強烈、不刺眼;

它有“義”的一面,堅硬而卻不尖銳,有稜角卻不傷人;

它有“智”的一面,紋理縝密,是其思維,清澈透亮,又有如其心境;

它有“潔”的一面,像頂露花瓣,像皎皎清月,只遺世間花香浮動,月華如水;

它有“勇”的一面,可折而不可屈,鏗鏘若浩然正氣,凜然不可侵犯;

它有“信”的一面,光彩由內而外,恰如君子,表裡如一,言而有信;

它有“忠”的一面,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永遠坦蕩,永遠光明正大;

它有“容”的一面,精神貫于山川,卻樸實若大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

……

正是和田玉的多面性,讓它完美詮釋著人們賦予它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內涵。那麼玩玉到底玩的是什麼呢?

玩玉,玩的是什麼?


一種尋覓後的意外之喜

尋玉像淘寶,也像釣魚,充滿太多不確定性,能不能找到,能不能買到,都是未知數。但一旦有所得,就像寶貝入袋、魚兒咬鉤一樣,那一刻的喜悅、滿足和內心的充盈,恐怕只有玩玉人才能懂。

就像一位玉友藏家說的,得一好玉,可増壽三月。

一種盤磨後的微妙變化

盤玉,是玩玉的一種情趣延伸,也是人和玉的一種心靈溝通。

看著和田玉一點點發生變化,更加油潤了,更加有光澤了,更加通透了,玩玉的快樂、滿足和成就感也就在這一刻達到了頂點。

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一個籽料,料形合適,大小合適,玉質溫潤細膩,看到就想拿在手裡,賞玩、盤磨……思考的時候,看書的時候,喝茶的時候……玉與人就這樣連接在一起,似乎時光慢了,心也靜下來了。

多少玉友愛上了這種純粹出自天然的手感,這種感覺就像小孩子愛玩沙子、愛玩水一樣,純粹、自然,並且一旦拿起,再難放下。

一種默默無言的陪伴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會問,玩玉有什麼用處呢?它不及房子有安全感,不及珠寶鑽石張揚,也不及吃喝玩樂來的更加現實。

但只有玩玉的朋友才知道,玉石無聲,卻像一個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在你孤獨的時候陪伴,在你浮躁的時候讓你靜下心來,在你難過的時候慰藉你的內心。很多人或許只能陪你走一程,玉石卻能陪你走一生。

玩玉,玩的是什麼?


一種庸常生活中的閒情

當下的現實中,人很容易就陷入庸常,每天柴米油鹽,每天忙碌奔波,開不完的會,出不完的差,處理不完的瑣事……

最難得的就是坐下來,喝杯茶,賞塊玉,這樣的日子,正如周作人所說“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一種見天地眾生後的感悟

一條水線,一處淺裂,一塊僵皮,那是瑕疵,也是歲月的痕跡,更像是玉的自述,玉的語言,讀懂它就讀懂了歲月、讀懂了生活。

玩玉之人最大的樂趣便在於從玉石中讀出人生,品出哲理,繼而在玉石中見多樣人生、見天地之闊。

一種永無止境的知識輸入

玩玉玩到一定境界,一定不會停留在玉的淺表層次,而是會深入到精神層面,或者深入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藝術底蘊中去。

歷史、地理、文化、哲學、時間……玩玉需要多重介入,這種打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充盈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玩玉,玩的是什麼?


一份簡單純粹的情懷

見過很多玉友對和田玉的執著,他們沒有利益的考量,沒有對金錢的渴望,甚至不汲汲於和田玉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他們僅僅是因為熱愛,因為這一份情懷。

玩玉的人,快樂很簡單。白玉、墨玉,獨籽、小料……輕輕盤磨,感動就在玉石裡無限舒張,滲透進生活,美好也在靜默中積澱而泛湧。這就是玩玉人詩意的遠方。

一種身份和價值的肯定

和田玉,不僅讓我們有裡子,更有面子。當然,這裡的面子,不是顯擺,而是說和田玉可以傳遞某些信息,幫助別人看懂自己的價值和追求。

喧鬧繁華、呼朋喚友雖然也不錯,但玩玉人不喜歡。一壺好茶,一方玉石,兩三知己,高雅、文化、情趣、不落俗套,這才是玩玉人想要的生活。

一種代代相傳的傳承

玩玉對後代好!這是大事。

古代名門望族最講究家訓、家風、家傳,所以《朱子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大多福廕後代。那今天我們拿什麼傳承呢?寫封家書、弄個家訓不現實,口頭說說子女恐怕也過後就忘,更不可能傳承三代、五代。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借和田玉傳承家族文化和精神。溫潤的觸感,流動的光彩,帶著千萬年時光的浸潤,也帶著親人之間脈脈相傳的祝福和深情。

玉有千面,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一面。所以玩玉到底玩的是什麼,可能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玩玉,玩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