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素質”,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一)

兩年以前,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個孩子媽媽寫的文章,具體題目我已忘記了。

大體意思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自己苦心經營的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就廢了,因為上了小學以後,孩子的成長不再是按照自己設想的素質路線走,而是大踏步的朝著應試教育的方向前進了——各種作業,各種評比,各種考試應接不暇,學校教育完全不是“素質教育”的路線。

媽媽對孩子期待的教育理念與學校教育路線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這篇文章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這個媽媽的文筆很好,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對學校教育的失望和不滿。

我是個同理心很重的人,這樣的情緒也引爆了我的神經——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各種作業包圍,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還沒到應試的時候就被迫做各種不願意做的事情。

我對小學的教育認知基本上就是——多閱讀、多運動、愛好廣泛,課業能跟得上,能儘早找到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然後執著的專注下去就行了,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

尤其,兒子特別喜歡畫畫和捏泥,我很擔心因為學業重,這些“素質”和“特長”就被廢了,因為,按照這位媽媽的說法,小學的作業很多,根本就沒有時間顧及“興趣和愛好”。

真正的“素質”,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二)

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我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我先是對“素質”有了更深的看法,如果一個孩子的“素質”需要家長的緊盯緊靠而習得的話,這個素質至少不是孩子自己迫切想獲得的,是家長自己的意願。

那,素質教育就和應試教育其實差不多,無非就是“特長課”和“文化課”之間的區別,都是孩子在家長或者老師的督導下學習,都違背自己的天性,都是“權威”在起主導作用,孩子聽父母的話去上“特長班”和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作業”沒有本質不同。

但是,本質的不同在於“素質”本身。

如果孩子天生就喜歡某項學習內容,他就會自己關心、留意、找時間完成自己的意願,這樣的素質才是孩子真心想發展的,是真正的“素質”,可以說,這樣的“素質”就是孩子真正的自己,也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素質”就是“天性”,就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素質”是不可造的,只能順應,不能強求。

我的發現在於,兒子上小學以來,他的愛好從沒有因為功課很緊張、作業很多、學習吃力、背誦內容很多而耽誤,相反,他的繪畫和泥塑的能力和技巧隨著知識的增加反而,我從來沒有發現他因為功課緊而沒有時間捏泥這件事情焦慮過,他總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個發現對我來說真是太驚喜太意外了,也讓我的焦慮有了很多的緩解,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他也能很好的調整學業和興趣的平衡,讓自己既不耽誤功課,也絕不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放手,而且,真的做到了。

他的做法是,在學校裡只要一有時間就畫畫;在家裡,做完作業就捏泥,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畫畫休息一會;或者說,我太累了,那就捏會泥吧,這樣我就放鬆了。

通過兒子的表現,我知道了“素質”就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的“天賦人權”,既不可強加,也不可違背。

(三)

當然會有人反駁我,你那是胡說,天底下所有的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素質”嗎?

我想說的是,“素質”不僅僅是特長,“素質”是一個孩子最基本的樣子,只要家長能夠留心觀察,你總能看到孩子的核心“素質”,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和弱點,然後有的放矢,幫助孩子成為自己,認清自己,讓孩子更有信心,更從容的去面對他所面臨的事情。

辦法是有的,就是,你要比孩子“慢半拍”。

這個經驗是我在我家孩子身上犯了很多錯誤之後總結出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沉不住氣:孩子不遂自己的心願就會大吵大叫,怒髮衝冠、暴跳如雷,甚至暴揍一頓,但其實,當孩子說出自己做事情的想法的時候,你會忽然發現冤枉孩子了,是你自己做錯了。

請相信我,所有的孩子,如果家長不粗暴干涉他們的行為的話,都能長成自己成為的樣子,都能成才,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基因密碼”來成長,只要沒有強力干擾就可以,但問題是,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干擾太多了,遇到的阻力太大了,孩子沒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素質”成長。

“慢半拍”就是,任由孩子做完事情,不要干涉,不要評價,做完了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再做評價。

你會發現,他是很慢,做事的過程也是各種糟心,想法很好,沒有效率,而且還走神,幹著一件事情會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更甚者,會被手機遊戲或者某一項好玩的事情吸引而耽誤很多時間,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而不是說教,孩子總會轉移到自己的主線上來,他會按照內心的時間完成自己設定的任務,只要不打亂他內心的秩序就行。

“慢半拍”就是給孩子留出犯錯或者成長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總結成長的經驗和教訓,按照自己內心的成長規律和意願來主導自己的生活,其實,“靜等花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家長不是管的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是即時管,而不是三思而就行。

“慢半拍”最大的好處還是避免家長和孩子的衝突,緩解雙方的壓力,既可以讓孩子的素質得到充分的發揮,又可以舒緩家長的焦慮,是個非常好的辦法。

如果家長真做到了,孩子的“素質”就真的能體現出來了,他就真的能開發出自己的潛力,就像小宇宙爆發一樣,大到超出你的想象。

真正的“素質”,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小結:

“素質”是一個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條件,既有遺傳因素,環境的影響,也有後天的培養,在我看來,先天性的遺傳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素質”教育一定要和孩子的先天條件結合起來,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有感而發,胡言亂語,請不要見怪哈!

END

湯曉鳳:家庭教育指導師,高中音樂教師,對教育感興趣的雙胞胎媽媽。歡迎您來和我探討一切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