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王士乾,80后,书法、国画、篆刻兼善,近年来研究博古图,颇有心得。2018年,士乾在各项大赛斩获颇丰,近日又获得西泠印社主办的“介堪·去疾杯”一等奖,以下是其参与此次大赛的过程、体会以及部分作品,请方家指正。



介堪·去疾杯 温州泰顺行

——“介堪.去疾杯”首届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参赛纪实

文丨王士乾

参赛,一者,为督促自己不断进取、不要懈怠;二者,自己近段时间的对篆刻的思考和理解方向是否正确,请评委老师们给予印证。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既然准备参赛,每个环节都要细心认真准备,此次的征稿启事,要求有四方命题印,从主办方给的一百多关于泰顺的非遗文化、风景名胜、历史名人的内容中自选,依据自己熟悉的风格,我选出了四个自认为能有出彩表现的内容,分别是《泰顺吊九楼》、《十八学士》《五柳遗风》《武状元蔡起辛》,外加自己平时创作的几方印章,每方印章都配上边款,贴成印屏寄出,之后便是静等消息了。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今年参加展赛还算顺利,有入展和获奖,在等结果的过程中,又得到“八届篆刻展”入展的消息,所以对这次大赛也略有了几分信心,自己感觉进入复赛应该问题不大。12月8日,便接到了入围复赛通知:12月18日报到、19日上午复赛、20日上午决赛。紧接着,主办方建了进入复赛选手的微信群,压力马上盖过了转瞬即逝的喜悦——入围选手中高手林立,有五六十岁的印坛老将,也有九零后的后起之秀,有书坛最高奖“兰亭奖”的获得者,还有书法篆刻专业的博士,想到要和他们同场竞技,心中不免紧张。

18日凌晨3点我和石小虎兄一起从我家出发,赴首都机场,乘坐5点的航班,奔赴温州。北京一同去参加这场赛事的共8人,与我们同航班的5个,在温州落地后,刚好广西的两名选手也到了,于是接待人员安排我们7人乘坐两辆车,赶往泰顺。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同样是数九隆冬,几小时前的北京寒风凛冽,温州却如阳春三月,处处绿树环绕。中途接上一位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一路给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泰顺名胜、廊桥、泰顺石等等,后来知道这位是泰顺博物馆的陈松年先生,在比赛期间陈先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陈先生说我们的赛场在县文化馆,一百二十位入围选手的投稿印屏已经挂在赛场的三面墙上,旁边就是“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我们到的早,下午可以去参观。机会难得,我们饭后先去把印屏仔细看了一遍。

19日上午的复赛要求三小时刻两方印章,其中一方命题、题目现场才能知道,另一方自命题,章料自备,印章内容、风格、大小均不限制。我计划命题印刻一方白文,可节约时间、从查字到刻完一小时左右完成;自命题印刻一方回文瓦当印,预计一个半小时完成,白文平实、朱文精细。都已准备好便心中坦然,晚上盘腿静坐一会即安然入睡。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早饭后,主办方安排三辆大巴接上我们一百多人奔赴赛场,因为是西泠印社主办,大家投都很踊跃,一百多名入围选手分布全国各地,甚至有从新疆、西藏、东北远道而来的选手。

大家各自按自己的报道编号找到座位,工作人员已把命题印的章料摆在每人桌上,提前把章料磨平,摆好各自带来的印床、刻刀、印泥等工具,等待西泠印社的顾祥森老师和当地领导在大家的见证下开启考题信封,分发考题。命题印:以汉凿印风格刻《静对一卷山》,要求每方印20字边款,不得落名字、斋号(晚上再过来一次刻上名字,以便收藏),不要求拓边款,手机关机、可以用工具书。拿到题目大家纷纷开始翻字典、设计印稿。这次的主办方很细心,每个人面前放了一盏台灯,不必担心光线问题,但遗憾的是,一排五六张桌子连在一起,一人有晃动,一排桌子都有影响。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我这几年主要研究方向在黄牧甫印风上,所以打算以黄牧甫印风刻一方回文瓦当印 《但愿人长久》。黄牧甫的学生李茗柯说:“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这段话很精辟,指出了黄牧甫篆刻的特点与贡献。黄牧甫印章以汉印为基础平整光洁、寓巧于拙,更参以汉镜铭文、砖瓦文字、古玺、战国青铜器铭文等入印;线条的光洁完整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印外求印”才是黄牧甫印风的精髓所在。

圆形印章章法难以排列,一般刻瓦当印以字居中旁边装饰纹样,或四字均分。回文印式相对较少,黄牧甫留下的作品中也只两三方而已。《但愿人长久》五字刚好都可以设计成左窄右宽,基本以横线为主,保持印面稳定,且相对较密,“愿、人、长、久”四字末笔都可以设计成长弧线形成疏朗空间,有几个空间疏密对比、方折与圆转对比相呼应,印面顾盼有度,投稿作品中的《泰顺吊九楼》也是以这个理念创作的。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很紧张,三小时仿佛一会就过去了。刻制完成后,打印花,交作品,回酒店吃饭休息等结果。

征稿启事中便以标明,一百二十名入围选手(实到113人)在复赛中评选出前三十名获奖进入决赛,中间七十名入展,很残酷。

主办方在群里发消息说19日下午五点钟公布名单,一直到六点也没公布,我和小虎兄开玩笑说“估计怕是影响我们吃饭的情绪,要饭后才公布了”。果然,饭后走到酒店楼下大家拿出手机,看到了名单,我和小虎兄都获奖进决赛,还有很多熟悉的名字,大家互相道贺,也对没能进决赛的印友表示惋惜。并讨论明天可能会出现的命题风格,一致认为,今天的命题是“汉凿印”,明天肯定会在古玺或流派印中选一项。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晚上回到酒店,心情便难以平静了,我的心理素质不够好,爱多想,一会想明天的命题内容会是什么、章料会是什么形状的、会不会好用,一会又想时间能不能够用、先刻哪个、过程怎样安排,一直毫无困意,静坐后也不能入睡,看了一会手机,凌晨一点多才入睡,睡得也不实,5点多就醒来,想到命题内容肯定还是会和泰顺有关系,就把自己投稿的印又画了一遍。

早饭后,还是八点半开始比赛,发下题目,一方不限风格《中国廊桥之乡》,一方先秦古玺风格《金石泰顺》。发给我的章料刚好一方是长方形,一方是正方形,便决定用长方形刻朱文《中国廊桥之乡》。一个印面的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何处可疏朗留空、何处可密不透风,何处可方以稳定全局、何处该圆以灵活点睛,都要事先考虑到。这方印仍以黄牧甫风格创作“三三式”排列六个字,以方正平直线条为主,“国、廊桥、乡”四字线条较密,“中、之”二字线条疏朗、用弧线,形成空间和线条呼应,“廊桥”二字纯用方转折,右下与左上遥相呼应,“乡”字左右两部分用斜线出现四个三角形,与“国”字“戈”部相呼应。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黄牧甫印是工稳印中最写意的”(崔老师评语),便是基于对印面整体的把握而得出的结论,工稳印一般以说文或汉篆为主,线条多匀称、起止粗细变化小,转折以圆转居多,很少用斜线。黄牧甫把思路拓宽,把金文、镜铭文、碑额文字都引入印章,很多竖线出线上宽下窄变化,以方为主、甚至常出现接近九十度转折的方角,方圆并用、有时会出现一两笔纯圆形的弧线点活印面,也经常会用到接近四十五度角的斜线,这些都是传统工稳印中没有的。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一边刻《中国廊桥之乡》一边琢磨古玺风格《金石泰顺》,决定刻粗线条白文,用时间会少些,一方朱文精致、一方白文粗放,互相搭配。两方印章,两个小时多一点便已完成,十一点钟开始刻边款、打印花,到十一点半准时交作品,比昨天的复赛还要从容些。离场前,西泠印社的顾祥森老师要求选手们把墙上各自的投稿印屏取下来,评委老师下午会把现场可的印章结合印屏一起打分。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午饭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了,主办方在群里发消息说下午四点钟集合去赛场刻款、公布结果、颁奖,我们到了赛场外,评委还在评审,等了半个多小时,顾老师出来宣布“评委老师还在认真检查评审,一会还要投票决定奖项等级。本来计划30名获奖选手都有奖项,但是评审过程中发现有7名选手出现文字错误或词句错误,临时决定这7位选手降为入展。”大家躁动起来,纷纷猜测会是什么样的错误,会不会是自己出错了,焦急中更多了一份忐忑。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一直到五点半左右,赛场门才打开,评审结束了。宣布名单之前观看宣传片、领导讲话,我悄悄问陈松年先生“您看到名单了吗”,他说看到了,你好像是一等奖,我说您确定吗,心中暗想,几等奖已经不重要了,没有降为入展就好。他说确定。又等了一会,领导宣布名单,才算踏实了。

王士乾书画篆刻及参赛实录


李刚田老师作为评审专家做点评,有一句话我印象颇深:“这几年的篆刻作品两端的趋势很明显,一方面很多人刻大的写意古玺,强调空间效果、追求视觉冲击力,一方面有一些人把圆朱文、鸟虫篆刻的极尽精美、追求装饰效果,在秦汉印文字体系上下功夫的相对较少”。

乘坐当晚11点的航班回京,去机场的路上,我写下:

“千里赴赛,兩場鏖戰,四方印章,身心俱疲

侥幸获奖,亦算未负:三更灯火、两鬓飞霜。”

感谢老师多年来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主办方从行程到食宿热情周到的安排,感谢一直支持帮助我的亲友们。

刚好也是夜里,便想到苏轼的半阙临江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同不断行进的旅途,这一段结束,便是下一段的开始,前路还很漫长,继续努力吧!!

12月24日整理记录


王士乾艺术简介:

王士乾,男,1982年6月生于山东临沂。2005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篆刻技法入门》,参与录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数字学校篆刻教材,北京电视台曾做专访。作品被中国篆刻艺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陈介祺研究会、香港慈氏文教基金等多家单位及个人收藏。

国画参展

2017年“集古传薪”——中国金石全形拓作品展(涿州市书画院)

2017年“文化中国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临沂瀧璟.大艺美术馆)

2017年“金石永年”——当代金石名家题跋迎新联展(北京泰丰汇美术馆)

2016年 第一届慈宗青年文化节书画展(香港慈氏文教基金主办)

2016年“墨影花香”——中国画师生作品展(北京丹凤朝阳美术馆)

2015年“承古铸今”——中国艺术品投资.中国画名家作品推荐展(山东东营美术馆)

篆刻获奖入展:

2018年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一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8年第八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2018年第二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篆刻大赛三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8年首届“青田印石杯”全国篆刻大赛三等奖

2017年西泠印社“百年西泠.金石弘源”篆刻选拔赛入展

2017年第二届“陈介祺奖”国际篆刻大展优秀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

2016年“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诗书画印大展 书画印三项兼能入展

2016第十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首届书圣书法大展二等奖 (山东书协主办)

2015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2015年西泠印社“百年西泠.乐石吉金”篆刻选拔赛 入展

2014年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中国书协主办)

2014年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中国书协主办)

2013年第七届中国(临沂)书法节教师作品展入展 (中国书协主办)

2013年西泠印社第八届国际篆刻选拔赛入展并进入决赛

2012年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 书画印三项兼能入选

2010年西泠印社第七届国际篆刻选拔赛篆刻边款双入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