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篆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件事,是自打开始学习篆刻开始,就应当长期坚持的,就是“

读印”,而“读印”读什么,今天就扯扯这件事。

所谓的读印,就是对古往今来的秦汉印、隋唐印、宋元明清印以及现代名家印,特别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印章,对他们的印面、边款、背景故事等都加仔细研读,研读他们的风格、篆法、笔意、章法、刀法等各个方面,从中汲取营养,并学习一些具体的篆刻方法与技巧。

那么,如何读呢?一条一条说:

一、读风格

依照李刚田老师的《篆刻学》中所分类,所有的篆刻作品中,印章的风格大致有两个极端的分类,一类取名为精金美玉式,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典雅、劲秀、精工、妩媚,比如黄士陵;

另一种起名野山荒原式,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古厚、老苍、雄肆、奇诡,比如齐白石;

其他的印章风格则界于两者之间,比如赵之谦居中,但较接近精金美玉式、吴昌硕较接近野山荒原式。

那么,我们来分别举例看:

比如陈巨来的“大风堂珍藏印”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精细的圆朱文,极尽妍美精巧。

再看齐白石的这方“钱大钧印”: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一望而觉得印风雄放恣肆、痛快淋漓。

我们接触名家印时,就首先看风格,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气象,从一方印里体会作者创作印章的整体风格与气息。

二、读篆法

我们知道,篆法不同于字法,字法解决了正确与否,篆法解决入印文字的妥与不妥,美与不美的问题,正因为这点区别,篆法与字法不同,带有强烈的艺术性特征。

同样的篆字,在不同的篆法特征下,表现在印面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一个篆字,在书法上的表现,和“印化”以后的表现有很大差别,篆法解决了这些篆字在印石上布置安排更安稳更美观的问题。

比如这方战国古玺“庸阳鲁师玺”: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其中的庸做了简化、阳省却软耳,玺字做了左右分离,等等,由此,整个印面的效果看来简约,流畅,古朴,灵动,省略的笔画及分离的笔画,都使印面更加透气,更舒适。

篆法,在后来明清名家篆刻里体现的更加明显,这里先不举例,具体可以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篆刻的篆法》。

三、读笔意

几乎所有的篆刻作品都以线条来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线条粗细、挺拔、盘曲,来理解印章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而这些线条在最初都以印稿的书法形式体现,而在篆刻名家创作印稿时的笔意,最是值得琢磨。

比如我们说的典型的“印从书出”的邓石如,我们来看他的两方印: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自印里,似乎就能看到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实在精妙,有刀有墨,刀传笔意,实在经典。

四、读章法

读章法最能读出乐趣,因为在篆刻中,大部分艺术元素都以章法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我们读汉印,就大致看他的平整、匀称,看它们的疏密统一,比如这方“未央廄丞”: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虽然字的繁简不一,但却不因繁简影响在印中所占地位,笔画少的字反而占更多地位,真正做到“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再比如,我们读黄士陵的这方“儿女心肠英雄肝胆”,就能体会更多的朴拙意态: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其中“儿”、“心”、“女”、“英”等字皆如小儿绘画,真正的稚态可拘,读来耳目为之一新。

为了使印面统一协调,名家印章里还对一些字明显用了笔画增减,比如这方赵之谦的“灵寿花馆”: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如果“灵”与“寿”两字不做笔划简省,出来的印面得多拥挤,多闭塞,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可以在依从字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甚至有的名家印里,字的结构也会做出调整,使印面更协调统一,比如吴熙载的这方“观海者难为水”: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海”字本来是左右结构,但为了适应本印的六字横窄竖长的整体风格,大师把左右结构的海字,改成了上下结构。

再比如赵之谦的这方“绩溪翁”: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上下三字,均有笔画侵入其他字的地盘,但这种穿插使整个画面协调,有趣,统一,字与字顾盼生姿,妙趣横生。

再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留红与留白,在名家印里更是常见,常读,每有领悟,比如赵之谦的“茶梦轩”,齐白石的“八砚楼”: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篆刻,我们该怎么读印

一望而觉气息流畅,真正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好看,耐看!

关于篆刻的章法,我的关于章法的文章里也有介绍,这里不再举例了。

五、读刀法

刀法不外冲切刀,但冲切之中每逢转角,笔画交叉,粗细处理等关节,就多见功力,我们可以从名家印的这些细节的处理中,找到处理这些细节的方法,再加上大量的练习,真正化名家的技巧为自己的技巧。

在读刀法时,我们还可以体会名家们的作品中,同是切刀,同是冲刀的不同表现,细细品味,收获更多。关于这一点,我在另外的关于刀法的文章中,举例较多,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

读印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时一方印就值得多次细读,多次临刻,其中妙趣,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之。再加上每方印章的边款、背后可能发生过很有意思的历史故事等,结合起来就更使读印变成值得做的事情。有兴趣的篆刻爱好者,应当把读印变成自己的习惯,多读印,多思考,收获必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