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加金服:堅持服務小微是P2P持續發展良策

受監管趨嚴影響,行業的平臺數量、成交規模、綜合收益率均進入下降通道。更多平臺選擇了良性退出,而仍在經營的平臺也走上了轉型道路。傳統金融尚未滿足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為p2p網貸平臺帶來了發展空間,不少平臺選擇繼續深耕p2p網貸,圍繞服務小微,做強、做優普惠金融服務。

迭加金服:堅持服務小微是P2P持續發展良策

路在何方?這是自《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後近3年時間裡,P2P網貸行業不斷思考並探索的重要問題。

而互聯網金融被納入3年金融風險攻堅戰框架,網貸備案將延期的聲音近期在行業中持續發酵,大量平臺未來發展充滿變數。

在經歷近10年的初始發展及快速擴張後,P2P網貸行業已進入以監管為主的政策調整期。從行業數據來看,受監管趨嚴影響,行業的平臺數量、成交規模、綜合收益率均進入下降通道。

新投資人進入速度放緩 成交規模出現下降

P2P網貸行業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直接反映在了投資人的數據上。

數據顯示,2018年4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1730.95億元,環比3月下降9.64%,較去年同期下降23.04%。而截至2018年4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降至1877家,較上月減少6家。

整改、備案無疑仍是P2P網貸行業今年前5個月的主旋律,特別是在2017年各省市地區相繼出臺相關備案細則後,在掀起一波備案高潮的同時,也有不少平臺被金融監管機構明確不予備案,大量劣質、不合規平臺退出了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共4237家;今年前4個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達到198家。

在行業強監管下,更多平臺選擇了良性退出,而仍在經營的平臺也走上了轉型道路。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8月24日至2018年4月底,選擇良性退出、停業和轉型退出的P2P網貸平臺佔比達到69.51%。

事實上,對於P2P網貸平臺來說,無論是向中介諮詢服務平臺轉型,還是向私募、融資租賃平臺轉型,有可能出現客戶資源整合等諸多問題,轉型之路並不平坦。因此,不少平臺選擇繼續深耕P2P網貸,圍繞服務小微,做強、做優普惠金融服務。

平臺深耕小微企業 迴歸服務實體本源

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背景下,P2P網貸平臺針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網貸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累計業務成交量已超過兩萬億元。

傳統金融尚未滿足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為P2P網貸平臺帶來了發展空間。對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量小、經營風險大、信息不透明,這些因素決定了銀行在面對這類客戶時一般會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從全球範圍來看,為小微企業主提供信貸服務都是巨大的難題,很多國家都沒有很好地解決。

在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當下,新金融領域的從業者開始積極思考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並將服務小微企業、個體經營類群體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個人借貸領域加大了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力度。

差異化服務是關鍵 風控仍是發展核心

儘管前路崎嶇,但對於繼續經營的P2P網貸平臺來說,在保證經營合規的前提下,做好產品與服務的差異化創新,是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突圍的關鍵。

事實上,受到監管政策以及行業轉型趨勢的影響,相較前幾年,P2P網貸平臺在業務創新部分的速度已顯著放緩,平臺開始在合規的基礎上,對其現有的服務進行衍生與細分,尋求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如切入實體企業,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因中小微企業佔外貿市場主體數量的不斷攀升。

在嘗試創新業務的同時,風險管理依舊是P2P網貸平臺運營的重中之重。如今,全行業的綜合收益率持續走低,獲客成本也相對較高,平臺必須謹慎控制各類風險。特別是在行業大浪淘沙之際,平臺更要在信息披露、信息安全、資金安全等方面牢牢把握住風控這一主線。而未來平臺風控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先進且強大的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科技來助力。

業內專家認為,大數據徵信方興未艾,P2P平臺可以通過對跨行業、多維度的海量信息的蒐集、整理及分析來刻畫用戶畫像,以此甄別用戶信用狀況,來有效防止用戶多頭借貸、騙貸違約等情況出現。

https://shimo.im/docs/N7IvVEaWYSY8wyuJ

http://www.diejiaj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