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盘一模,析新题,备高考——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总评」盘一模,析新题,备高考——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每年春考、高考结束,我们总能在考试院发布的试卷点评中,看到“稳中有变”的字眼。从考点角度讲,“稳”,是常规的、基础的考点,每年必然呈现;“新”,则是结合《考试手册》新出现的一些题型、考法。这“新”从何而来?我们不妨再盘一盘刚刚过去的一模,发现一些“新”的秘密,有的放矢备战高考。

一新:社科类现代文·论证题

先来看昂立中学生的数据统计表1:

表1:论证题在2019年高三一模中的考查形式



「总评」盘一模,析新题,备高考——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由上表不难发现,超过一半的区县都在社科文阅读中考查了论证类题型,分值在4-5分之间,占整篇阅读25%以上的分数。据笔者观察,本题得分率并不理想,学生实际得分大多低于3分。能否答好论证题,或许是学生能否在社科文阅读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细看表格,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论证类题型”的几种【提问方式】

1.论证是否充分?说明理由。(崇明、宝山、徐汇)

2.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长宁、青浦)

3.用文中的观点分析文中的事例。(徐汇、松江)

4.用课文/生活中的事例,论证文中的观点。(嘉定、杨浦)

其中,第1种问法,初见于2018年春考第7题:“第⑦段论证了艺术美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的特殊价值,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 分)”

第2种问法,初见于2017年秋考第5题:“第⑥段提出“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3分)”

第3种问法,初见于2018年秋考第6题:“用本文的“成本效益”观念,对第(12)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第4种问法,初见于2018年春考第6题:“第⑥段谈到了悲剧的教育作用,请以《红楼梦》《窦娥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部作品中的任一作品为例,对悲剧如何发挥教育作用进行分析。(4 分)”

一来,春考素有“高考风向标”之称,春考已考查而秋考尚未涉及的题型,需要特别关注;二来,秋考新出现的题型,未必如昙花一现,“分析思路结构”和“评价思想意义”的题目,就连着两年在同一位置出现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类题型,引起高度关注。

实际上,这些看似形式各异的考题,都是对《考试说明》中“评价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这一综合能力的考查。【答题思路】也大同小异:

首先,拆解观点。(即拆解作者观点,圈出观点中的关键字词。)

其次,一一对应。(即把观点中的关键字词,与材料中的事实逐一对应。)

最后,组织语言。(即以观点的语言形式,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组织答案。)

小提示,提问论证是否充分时,还需要加上主观判断,再看“一一对应”问题;用课文/生活事例时,需要用简洁语言对事例加以概述哦!

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考,这一道在社科文阅读中占去1/4江山的新题,也能迎刃而解啦!

二新:文学类现代文·构思题

同样来看昂立中学生的数据统计表2:

表2:构思题在2019年高三一模中的考查形式


「总评」盘一模,析新题,备高考——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从表2可见,2019年一模有6个区县考查了这同一个题型。对题型敏感的同学可能还记得,在2018年一、二模中,其实也有不少区县考查了这一题型,这里不逐一罗列了。至于宝山、徐汇的考法,虽然表面上是“赏析”,是“行文思路”,实际上前半分句直接暗示了我们,需要从文章构思上切入。类似的问法可能还有“文章以此为标题,请分析作者意图”,“分析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等等,都可以看作构思题的变式题。

这一题型,在2017年秋考第9题中初见萌芽:“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在2018年秋考第10题中正式呈现:“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其背后所对应的,是《考试说明》上“分析选材、组材的特点”和“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两个条目,具体【答题思路】可概括为:

1.确定选材、组材的核心。(通常是文章的线索。)

2.概括选材、组材的特点。(如典型性、趣味性、独特性、普遍性、层进性等。)

3.思考文章的中心、主旨。(分析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小提示,分析和赏析的能力层级不同,前者只需对行文进行分析,而后者需要一定的鉴赏综合,应审清题意,正确作答哦!

此外,高考尚未涉及的几个考点,“分析作品各部分间的联系”,“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事、景、物与情、志、理的关系”,“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等,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下回分解。

总的来说,2017年上海语文高考改革以来,现代文部分的题型变化可以说是最为显著的,倒是古诗文部分相对稳定,选文和题型都以常规考点为主。希望同学们跟随昂立中学生的教材夯实基础考点的同时,也能够熟悉新题型的答题思路,全方位备战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