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已定,格局已成?——解讀移動閱讀下半場

人們用什麼閱讀,可以定義這個時代的科技。

地鐵上被擠成畫片人的男青年正在用手機讀新聞;並非狂熱文學愛好者的姑娘一邊抱怨眼睛難受,一邊在手機上讀完了莫言那些並未走紅的小說;上班高峰的司機們正在用廣播收聽自己喜歡的頻道......

六度智囊高級顧問&騰訊互娛高級產品經理沈小喵,為我們解析移動閱讀的下半場:

主持人 | Lili Wang

特邀專家:沈小喵

於2015年7月至今在騰訊互娛擔任高級產品經理,主要負責QQ閱讀中心、起點讀書中心繫列產品規劃、研發及業務流程設計;瞭解用戶行為軌跡,深悉移動閱讀行業的最新動態及格局變化。

主持人:

歡迎參加六度智囊第13期在線會議,沈總您好,移動閱讀大概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呢?目前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了?

六度顧問:

移動閱讀自起點中文網2002年成立,經過10多年的蟄伏,2012年開始的起航,2015年閱文成立的爆發,近三年BAT等巨頭的加入,各平臺目前已紛紛完成佈局。

市場規模也從2012年的39億到今年有望突破180億,擴大近5倍,表面上可謂是欣欣向榮一片繁華,但是實際對比下來,在紅利慢慢消失的前提下,群雄割據的局面就開始暗暗湧動了。

2012-2018年移動閱讀增長情況

巨頭已定,格局已成?——解讀移動閱讀下半場

主持人:

那如果從市場份額來看,目前的局面是如何劃分的?

六度顧問:

從市場份額來說,閱文和掌閱牢牢佔據前二的位置,兩者相加已經超過60%的份額;以去年來說,閱文大概佔36%,掌閱佔22%;但是今年可能兩者間的差距還會拉大,同樣在第二梯隊的書旗、咪咕、塔讀總共會佔到25%的樣子,其他產品會佔到總份額的10%-15%。

同樣的在今年增量上還是蠻可觀的,從APP以及安卓市場的數據來說,書旗、微信讀書、QQ閱讀排在前三位(我們撇開微信讀書和QQ閱讀他們在騰訊,有一點吊打其他廠商),書旗排在第一位這樣的數據挺有意思,他們今年在用戶獲取上其實下了挺大功夫的。

2017年 VS 2018年移動閱讀市場份額佔比

巨頭已定,格局已成?——解讀移動閱讀下半場

主持人:

各大公司目前的變現模式是否一致呢?

六度顧問:

付費閱讀的變現模式從零幾年開始就是以章節付費來作為主導的盈利模式。這個模式用了很多年,近幾天還會推出會員的機制。

IP衍生產品的合作也是付費模式的產生。改編成影視、遊戲都是近幾年在市面上大家能看到的,其他的模式諸如廣告、圖書出版、硬件銷售等,每個廠商有不同的一些變現模式就會存在不一樣的差異,但核心還是依靠付費閱讀來支撐各大公司的基本盈利。

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騰訊提出一個“新文創”的概念,很多廠商今年都開始對IP版權進行運作。以閱文為例,IP版權的戰略已經實行好幾年了。把版權作為輸出的核心,今年他們又提出了一個合夥人的機制,收購新麗傳媒也是其IP戰略的一步。

主持人:

IP合夥人機制具體指什麼內容?

六度顧問

閱文提出的IP合夥人制度,它的理念叫開放、共生、共贏。作為一個老的IP的運營機制來說,各大廠商去找到他們覺得比較好的優秀內容,通過一些方式簽下作者,再根據這部作品的後續來給到作者一定的福利,再進行推送,這是一套老的方式;閱文所推出的新方式能幫助作者結構化內容核心,最初就是影響到它的創作,從而去孵化這樣的IP,兩者切入的點不太一樣。

主持人:

那關於IP衍生的一些變現模式,比如硬件銷售,這是在仿造移動閱讀的鼻祖,還是說想在這一板塊進行比較深入的玩法?

六度顧問:

他其實還是比較相似於以前的產品,掌閱付費閱讀這部分佔到95%,閱文大概在80%;掌閱大概有3%-4%是硬件銷售產品,他們在這一塊走的是相對比較傳統的路線,他們的硬件商會去使用他們旗下作者的內容,但是創新上我們可以關注一下後續。

主持人:

您估算這兩家目前的收入情況可以達到什麼程度?

六度顧問:

閱文今年的收入我們估算在50億左右,比去年同比大概增長22%,但是他的淨利潤差不多可以翻倍,中間會有很多收入結構優化的部分;而掌閱營業額收入預計20億左右,淨利潤差不多1.44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差不多都是20%的樣子,對於頭部的兩家我們的估算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巨頭已定,格局已成?——解讀移動閱讀下半場

主持人:

他們兩家增長都是在20%到22%左右,所以從他們的佔比和運營模式上來說,相似度還是比較高的是嗎?

六度顧問:

對,因為2018年變化並不大,各家的數據漲幅都會維持在20%到25%,閱文的淨利潤今年暴漲會比較多一點。

主持人:

從您剛剛分享的數據來看,移動閱讀的發展規模應該說在一個上升的階段,您前面提到的“新文創”一詞以及“大語文”,和這個行業又有什麼樣的緊密聯繫呢?

六度顧問:

說到新文創,從最初的泛娛樂來說,騰訊曾經定義過泛娛樂這三個字:娛樂形式的跨界點擊、IP的價值,以及消費者與創作者界限的打破,就是互聯網+時代所催生出來創意的時代。

新文創是今年5月份基於泛娛樂延伸的概念,通過更廣泛的連接、推動文化價值以及產業價值的狀態下相互賦能,從而打造更高效數字文化生產IP的構建。

然”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教育的簡稱,已故特計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相結合。相互賦能,讓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從它的基礎概念上聽,兩者都是有一點異曲同工的意思。

主持人:

移動閱讀的IP賦能是如何體現的?

六度顧問:

移動閱讀在傳統概念上來說就是一個文字圖文閱讀的展示,近幾年有聲讀物、視頻、遊戲都會慢慢圍繞IP來構建、互動。

文字被改變成漫畫,這種方式在日本叫聽小說,聽小說的推廣方法也改變成漫畫動畫來播。文字改編成影視、遊戲近幾年非常熱門,但遊戲還沒有到爆發的階段。

主持人:

如果從IP賦能這個產值上來講,文字、音頻以及視頻這三種形式的佔比大概是多少?

六度顧問:

這個佔比可能沒有辦法以數字來衡量,因為不同公司核心東西不一樣。閱文是一個以文字為主題的公司,喜馬拉雅是以音頻為主的公司,漫畫公司的漫畫一定是他頭部的產品。三者之間並不矛盾,是一個互通的關係,音頻同樣可以變成文字、漫畫,漫畫同樣可以轉成其他的狀態。

只是以現在的市場來說,文字是最適合一個普通作者來創作的一種方式。任何人學習漫畫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甚至需要美院畢業,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但是文字創作隨便誰只要上過學、認識字,他在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是能進行創作的,這個不受任何東西的影響。

主持人:

如果以移動閱讀平臺為舉例,一般是如何去抓住這些頭部的IP,或者平臺方又提供了哪些資源?會不會落在紙面上籤署一些條款?如何管理和運營這些頭部IP?

六度顧問:

其實一定會有落在紙面上的合作條款,因為發掘作家是每一個廠商在全力做的一件事情。就像我前面提到閱文的IP合夥人制,是他們今年重點做的事情。

各個廠商對於作者本身有一個相應的簽約機制,在作者有產出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收入性的保障。包括一些制度上的保障,比如每個月的出勤率,每個月創作的文字數達到多少,他都可以拿到一定的福利,這是賦予到一個作者最基礎的保障部分。

當作者的作品有更多人觀看,達到某一程度的熱度時,他又可以獲得什麼?在作品即將被改編成影視的時候,雙方會簽署另外一些相應的協議來保障雙方的利益,不同的文字版本、版本簽署的合同都不太一樣。

主持人:

基於這樣的市場情況,是不是有相應的公司或者角色也會產生?據我所知有一些叫MCN公司,也就是專門為這些平臺提供頭部IP或者以至於腰部IP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大的盤子裡面它的未來變成什麼樣的情況?

六度顧問:

會有一個相互輸出的概念,公司與公司之間也會有相應的合作。小的公司也會將他們本身頭部的作品放在大的廠商上,來達到增加旗下作者的曝光,他本身這些作品的知名度,都會有互相合作的關係。

主持人:

如果說移動閱讀的上半場,各諸侯都在通過市場紅利各自劃地盤,搭城池。那麼下半場勢必將進入白熱化的群雄逐鹿,專家您預期後面還會發生什麼變化?

六度顧問:

我們首先以數據來做一些趨勢推算:

自2015年開始,移動閱讀市場規模以年均15%以上的增速在發展,依照2017年末的增勢推算,我們曾預測至2019年增速在10%。但經過2018年,迅速從13.2%下降至6.2%,市場紅利在消失,用戶飽和,至2020年,年均增長趨於平緩,用戶規模將保持在5%以下。

另一方面,獨佔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同比下降6.6%達到56.8%,而2018年使用一個閱讀app的用戶可能突破50%以下,各平臺對於現有用戶的爭奪愈演愈烈。

同樣下降的,還有用戶付費率。QQ閱讀付費率2017年的5.8%下降至4.8%,快速引入騰訊系流量獲取用戶導致的必然結果,但當用戶獲取之後,付費率將逐年提升。

主持人:

如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將異軍突起?專家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六度顧問:

1、下沉三線以下市場:頭部閱文,掌閱的一二線城市佔比達70%,用戶已被瓜分殆盡。塔讀2018年重點推動已發力於二、三線城市。有所察覺的其他主流產品,勢必在未來兩年打響這場戰役,圈地最後的增量用戶,及早入手佈局才不會錯失先機。

2、深耕擅長的領域抓住核心用戶:無論是主打文字閱讀,還是音頻知識付費;還是玄幻仙俠,還是懸疑科幻。如何去切割市場的細分用戶,抓住各自品牌的核心用戶需求,是一件需要持續不斷深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試圖滿足全量的用戶喜好。

3、付費模式的創新:如前面所聊到的,章節付費與近幾年興起的會員付費是當前的主要模式。當網易推出閱讀時間收費的時候(每天可閱讀60分鐘,60分鐘以後按時間收費),在線閱讀人均時間並未超過60分鐘,沒有人在意這種創新的模式,但隨著用戶的閱讀時長不段在拉長,2018年已超過80分鐘,再看這種付費模式的時候,是否值得我們有進一步的思考?而移動閱讀的下半場,也一定會出現其他的創新模式,可以拭目以待。

主持人:

剛才您也提到了第二點,還是從內容本身和用戶本身角度打磨產品,您這邊方便分享一下一般從哪些品類著重發力會比較合適呢?如果選擇這幾個品類的原因又是什麼?

六度顧問:

其實並不存在選擇這幾類品類的原因,本身每個產品上的用戶都會有自己的屬性,它的主要用戶可能就是喜歡你品牌上的某一類的產品,這個是基於你產品下的數據來做的。

一個產品本身你就沒辦法希望市面上所有的用戶都喜歡。你的平臺上可能大多數用戶都是男性,他們不喜歡女性類的都市言情作品,你去籤很多女性的作家對你的平臺沒有太大正面意義。你可能需要改變策略去找一些推理、玄幻來應和你本身的玩家屬性,每家的狀況可能不太一樣,需要做的更細緻一些。

主持人:

根據我們的用戶畫像和用的分類,從中選擇我們著重去推的一個品類和方向,這也是收費模式的一種創新。您前面提到2018年人均閱讀時間已經超過80分鐘,您覺得未來這個時間還會再往上增長嗎?

六度顧問:

80分鐘是一個比較活躍的用戶所貢獻相應的時長,現在使用最頻繁的用戶達2小時以上的已經接近10%;大部分的用戶還是沉在15分鐘到60分鐘之間,這部分大概佔到62%到65%的樣子。

80是比較理想的時間值,怎麼把15分鐘拉到活躍上是值得深挖的事情,而不是盯著把80分鐘拉到2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

主持人:

您也提到這個收費模式應該是網易最先推出的?包括閱文在內的幾個頭部平臺,您覺得他們會效仿這樣的收費模式嗎?

六度顧問:

現在市面上只有網易、蝸牛閱讀在做這件事情,閱文等很多平臺不大可能會模仿。以最先章節付費的模式來看,會員模式其實不是一個替代的過程,它是前者收費模式的補充,來增加公司額外的收入或者培養用戶另一層的付費習慣,時間上的收費對前者是顛覆性的操作,兩者可能不會出現並存的狀態。

網易做這件事情本身也是有不同的閱讀APP來做不同的收費策略,其他的閱讀產品不會直接借鑑這樣的閱讀方式,兩者之間還是有一點互斥。

主持人:

非常感謝專家的分享,六度智囊每月定期舉辦線上會議,有任何您想與我們共同探討的話題,都可以郵件形式或留言給我們,下期會議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