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我們人類了不起。

浩瀚無垠的宇宙,茫茫無際的星海,人類文明是迄今為止唯一的文明。

小小星球,匱乏資源,短短的歷史進程,人類就從低級物種進化成了宇宙之神。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我們的征途永遠是星辰大海。

燦爛輝煌的文學藝術,高明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就是帶動人類走向宇宙之神的兩架馬車。

有一天 ,宇宙再來一次大爆炸,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人類的科學技術。

但是,毀不掉的是人類的勇氣,永遠選擇希望,永遠記得回家。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表現非凡,觀影過程之中,眼睛溼潤好幾次。

這是一個關於希望和回家的故事 ,全片大格局,大氣派,大開大合,大災大難,大情大愛,是難得一見的國產電影上乘之作,有著和好萊塢電影相同的工業質感。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流浪地球》豆瓣開局就是8.4的高分。

得口碑者得天下,《流浪地球》在整個春節檔表現不俗,預計票房會超越30億。

《流浪地球》的故事非常的簡單,基本一句話就能概括。其實,所有的科幻電影劇情都特簡單,基本上都能一句話概括。

我們簡單地聊一聊《流浪地球》的劇情吧。

《流浪地球》講的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尋找新家園,在地球上建造一萬座行星推進器,先讓地球停止自傳,而後飛出太陽系,開始流浪地球。

這計劃剛起步,就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首先是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就耗費了大量的生存資源。

其次,地球停止自轉之後,引發了大規模海嘯,地球人口銳減一半,剩下的人住進了地下避難所。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這些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邁出的一小步,在行星發動機的推進下,地球開始脫離太陽系軌道,但是路過木星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煩。

那就是木星的引力大於行星發動機的總功率,於是地球就被木星吸走了,還沒逃出太陽系,人類就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人類再次站了出來,再次證明人類是宇宙之神,宇宙中唯一的掌控者。

我們永不言棄,永遠選擇希望。

故事的最後,地球逃了出來,正式開始了流浪地球之旅,2500年,一百代人之後才能抵達新家園。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是人類選擇希望的勇氣,回家和親人團聚是人類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本能。

回家。

通俗科幻電影永遠的主題。

《流浪地球》亦是如此。

大災大難面前,回家顯得彌足珍貴。《星際穿越》裡是跨越物理的時空來回家,離開時你還是個小女孩,回來時你已經時白髮蒼蒼的老太太了,而我依然容顏未改。

《流浪地球》裡的回家是長輩犧牲自己,送晚輩回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一代一代,終究有個香火的傳承。

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裡回家是因為親人之間的愛,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不僅有親人之間的愛,還有對故土家國的深深眷戀。

要是有一天,我們的北京上海真的被凍住了,估計很多人不會選擇出逃太陽系,而是選擇以身殉國。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好萊塢的科幻片,如果地球有滅頂之災,首先想到的是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

而不是想著把地球也給帶走。

中國人,就不一樣了,終究捨不得這故土家國。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豆瓣上有些沙雕網友,一看吳京參演了《流浪地球》,就犯病了一樣,盲目打差評。

說什麼,這是民族主義的電影。

我估計,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看完全片,《流浪地球》裡主事的是世界各國組成的聯合政府,最後也是全世界各國救援隊一起協作才完成了最後一項救援任務。

這是什麼民族主義,這分明就是是世界人民大團結的國際主義精神。要說民族主義,稍微沾邊的就是全片流露出的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記得回家


以前一直以為我們的武俠片能夠走向世界,後來發現不行,出去了也就是個流於表面的符號文化。

科幻就不一樣了,通俗易懂的故事,世界通行的價值取向,人類地球的共同命運,本身就有風靡世界的天然優勢。

劉慈欣的科幻文學已經走向了世界,願中國科幻電影搭上劉慈欣的快車,真正地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