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木头",曾被用来搭鸡窝,结果发现竟是……

澄海上华匾额赏析

笔者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上华各个村落,并留心乡邦文献保存状况。其中散落在上华镇各个乡村的匾额,在破四旧年代几乎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或被涂上石灰水泥,或被用来搭家禽窝棚。下述匾额部分现还仍残留着特殊年代的痕迹,但能够幸存下来已是万幸。下面笔者按历史时间顺序排列,逐一介绍各匾额的文化内涵。

一、耆德可风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耆德可风”匾

上款:提督广东学政翰林院加二级樊泽达为

下款:八十五寿耆德洪鈇立

此匾现保存于上华东林头村,约立于1706年前后,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此匾曾被用来搭鸡窝,近两年才被洪鈇后裔发现并加以保护起来。

樊泽达,字昆来,宜宾人, 是康熙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翰林侍读, 提督广东学政,工诗。著有《敬业堂稿》、《江山杂咏十三集》三十二卷行世。李调元《蜀雅》、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徐世昌《晚晴诗汇》录有其诗。《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少时,值张献忠义军攻泸州、宜宾。泽达奉二亲避兵越溪。家贫,负米百里外,徒跣供炊。人称至孝。康熙二十年(1681)四川乡试解元,主考官编修方象瑛、副考官吏部员外郎王材任奇其才,谓为“脱颖之才,学富思精”。二十四年(168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三十一年(1692)因学行超卓,擢侍读学士。癸酉(1693)科充广东乡试主考官。四十五年(1706)提督广东学政。泽达能文善诗。其文内容丰厚,多记离乱之苦,其诗有俊逸之气,格调高昂。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道光《广东通志》职官表


洪鈇,字念韬,上外人。性沉毅,善创业。初澄地内徙,鈇挈其族人,经营鸠聚,有不给者资之。后以子贵貤赠修职郎,人以为忠厚之报。其子洪世清,乾隆五年岁贡,官灵山训导。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澄海县志》洪鈇传略及封赠表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位于东林头村洪鈇故居的后涂库


二、望重四皓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望重四皓”匾


上款:赐进士第文林郎知海阳县事加一级盐城颜敏为

下款:吏部候选州左堂刘时举立

此匾现保存于上华横陇村,约立于1720年前后,距今已近三百年历史。


颜敏,字不敏,号铁庵,清代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三甲一三三名赐同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康熙五十九年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政尚宽恕,引奖时类,人称颜君子。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海阳县志》职官表及颜敏传略


刘时举,清初职监,吏部候选州同。为人声望高,深为邑人景仰,海阳知县颜敏赠匾“望重四皓”。其子刘瑞璋康熙辛丑例贡,子刘日昭例监。

三、天庾攸顂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天庾攸顂”匾


上款:钦命户部坐粮厅户部堂印郎中加三级博尔和、刑部郎中加一级梁彬为

下款:苏州府白粮后帮运官曾奇勇立

此匾现保存于上华渡头村,据刑部郎中梁彬的任年推算,约立于1733~1735年前后,距今已有两百八十多年历史。

博尔和,不详。

梁彬:直隶人,年四十一岁由廕生捐员外郎即用,雍正九年用刑部员外郎,十一年用郎中,乾隆二年用山东济南府知府,七年来京引见奉旨补授甘肃凉州府知府 。其高祖梁梦龙、祖父梁清标皆官居尚书,为正定望族。

曾奇勇,中外人,康熙甲午科武举人,曾任苏州府白粮后帮运官等职。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澄海县志》选举表武举名录


四、盛世耆年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盛世耆年”匾

上款:都察院右都御史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兼□□加纪录一次广东□□地方兼理粮响□□□□□御史□□□□纪录二十二次陈 广东等处地方承宣政使司政使石 广东潮州府正堂吴 潮州府澄海县正堂顾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旨钦赐

下款:正八品修职郎陈汝著立

此匾现保存于上华下陈村,立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距今已两百六十多年历史。

陈大受(1702—1751年),字占咸,号可斋,湖南祁阳下马渡藕塘冲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土。乾隆元年,授编修,御试第一,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乾隆十三年,升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苏、福建巡抚,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乾隆十六年(1751年)积劳成疾,卒于两广总督任所。军功加三级,死后谥文肃。有《陈文肃奏议》。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道光《广东通志》职官表


石柱,满州正红旗人。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道光《广东通志》职官表


吴承勋,安徽宿州人,监生,后升东昌知府。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乾隆《潮州府志》职官表


顾彝,浙江钱塘人,监生,后升泉州知府。顾十六年任揭阳县正堂署澄海知县。嘉庆《澄海县志》职官表无载,这方匾额刚好是一个有力证据。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乾隆《潮州府志》职官表


五、刘日暄家族圣旨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孝孙刘日暄,报尔恩臣劳;推恩调望积累之遗。尔刘华士,乃山西保德州河曲县知县刘日暄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山西保德州河曲县知县,锡光之命。於戏!聿修念祖,膺茂褒而益励新猷。有穀贻孙,发幽光而丕彰藩德。

制曰:册府乎荐,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陈氏,乃山西保德州河曲县知县刘日暄之祖母。箴誡扬芬,珩潢表德。聪职内助,宜家久著,其戏会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於戏!为敕封著彤管,壶范弥光,膺异数於紫泥,天庥允劭。

乾隆二十年乙亥一月二十日

此匾现保存于上华横陇村,立于1755年,距今已有两百六十余年历史。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澄海县志》刘日暄祖父、父亲封赠表及传略


六、凤岭古庙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此为潮安杨焕钿兄台传拓作品)

“凤岭古庙”匾

两枚印章,一枚是“黄仲安印”,一枚是其字“薰仁”。

此匾现立于上华横陇村。据笔者查证相关资料,推测应该立于光绪年间。


黄仲安,字薰仁,嘉应州人,祖籍澄海前溪。道光己酉科副贡生。志趣高雅,不慕荣利。尝与丰顺丁中丞日昌,同在惠潮嘉道曹公履泰幕。志气相投, 及中丞抚苏抚闽,尝以私干谒。中丞致书招之出山,亦婉辞谢之,其高尚如此。善绘山水,好吟咏,亦不多作。晚年掌教东山书院及潮州所属的各书院。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嘉应州志》黄仲安传略


七、自南书屋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自南书屋”匾

上款:辛亥冬月

下款:黄占元书加一枚印章

此匾现立于上华云乔村,立于1911年。


黄占元,字卓南,香山人。光绪八年壬午科武状元,十五年已丑恩科进士,蓝翎侍卫。历香山协副将,由潮州镇调署。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陈梅湖《南澳县志》职官表


八、庐西书室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庐西书室”匾

上款:戊午二月

下款:曾习经

此匾原立于上华下陈村,立于1918年,现已被拆除,原匾额不知所终。


曾习经(1867~1926),民国藏书家、学者。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刚庵、蛰公,别号蛰庵居士,广东揭阳棉湖镇(今揭西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广州广雅书院,次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左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晚清的岭南诗坛曾辉煌于一时,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诗人外,还涌现了以号称“岭南近代四家”的梁鼎芬、曾习经、罗惇曧、黄节。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光绪庚寅会试题名录,曾习经名列一百八十一名。


九、大启文明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大启文明”匾

下款:孔教会长樑任书

此匾立于上华湖心村,立于1931年。此匾“大启文明”九十年代重修祠堂的时候,已被清出,但下款却没有清理出来。2018年底,笔者因业务需要,特地再次前往林氏大宗祠拜访乡里耆老。对此四字一直怀疑是澄海名士林仔肩先生所题,但其字体因与已发现林仔肩先生题字有所差别,所以一直未确定。所以将相片发与对林先生有专门研究的南砂林勇兄确认,林勇兄看后,觉得按匾额的布局,应该有下款才对。所以笔者征得林氏大宗祠理事会负责人同意,果然清理出下款“孔教会长樑任书”七字。自此被历史尘封了近半世纪之久的墨迹,却被笔者无意间揭封,也是这就是热爱乡邦文献爱好者最为兴奋之事。原来此宗祠便是当年林仔肩先生倡建的“光国学校”旧址。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湖心村林氏大宗祠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1934年《澄海县政汇刊》二区学校清单

林樑任,常用名林仔肩,字春恨,原澄海县南砂林氏魁南房人,生于同治5年(1866年),昆仲五人,他排行三,乡民称为三爷,是南砂林氏和易祖第17代“诞”字辈,命名诞彰,民国25年(1936年)病逝,终年71岁。其一生生活在混乱、污浊社会环境中,光绪年间值国家多故,他忧国忧民,坚强不屈,好结交豪士,光明磊落,成为潮汕中君子狂生式的传奇人物。

十、淡轩公祠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淡轩公祠”匾

上款:壬申二十一年

下款:际遇敬署加一枚印章

此匾立于上华横陇村,立于1932年。此匾自破四旧便被涂上石灰,2015年中,笔者回乡拜访族中前辈,无意间提及此匾额,刚好碰巧,此祠为其父监建,小时候还曾在祠堂里玩耍,所以很明确地说,此匾就是著名数学家黄际遇先生所题。笔者兴奋不已,随后便将石灰清理干净,同时邀请好友杨焕钿兄前来拓片,加以存档。

黄际遇(1885-1945)汉族,字任初,号畴庵。1885年出生于澄海县澄城镇。黄程裔孙。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擅长数学而又兼长文学、书法。14岁中秀才,17岁(1902年)留学日本,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攻读。1906年毕业回国,任天津工学堂教授。1910年参加京试,中格致科举人。1914年以后转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1920年由教育部派赴欧美考察,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1922年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仍回武昌师大任教。1924年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1926年应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8年又北上任河南中山大学校长,一度还出任河南省教育厅长。1930年至于1936年,历任青岛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山东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1936年返粤,仍任教中山大学。1938年日寇攻占广州,他随校辗转播迁。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中大复员返穗,他与同事乘木船从北江南下,道经清远峡时不幸于10月21日凌晨失足坠水身亡,终年61岁。

十一、弘冈祖祠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弘冈祖祠”匾

上款:岁次癸酉冬月

下款:朱汝珍书加两枚印章

此匾立于上华岛门村,立于1933年。


此匾额为香港潮州商会第七、八届会长陈子昭先生家乡斗门乡祖祠门匾,1933年,先生倡建弘冈祖祠,并重金请朱汝珍题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香港潮州商会第七、八届会长陈子昭先生

(图片来源:《香港潮州商会八十周年纪念特刊》)

陈子昭先生,澄海县斗门乡(现岛门村)人,长期旅居香港,自1929年起,曾经连续担任过两届香港潮州商会会长,是民国年间海外潮人中最有影响者之一。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广东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朱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

在澄海其他地方,如隆都镇仙地头村、盐鸿的鸿一村、莲上的竹林村等地乡皆有其题匾。

十二、源春学校匾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源春学校”匾

下款:林森加一枚印章

此匾立于上华山边村,立于1936年。据陈郴老师文章介绍此匾破四旧之时曾被县新华书店挪用,在匾背写上“新华书店”才幸存下来,后来通过各方关系才归还山边陈氏,修复后悬挂于陈源春祖祠正厅。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澄海县华侨志》人物表 陈源春传略


上华某村这块不起眼的


林森(1868年3月16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人,近代著名政治家。1928年2月,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0月当选为立法院副院长,接着又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员。 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

注:

1.本一览表只收录现上华镇所辖区内十八村的匾额。

2.笔者孤陋寡闻,截止目前才发现上述匾额,如有更多新发现资料,敬请大家指正、补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