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生離死別”時,才知生命的意義

別在“生離死別”時,才知生命的意義

有一個話題我不敢觸碰,“健康”,尤其是有關父母的。奶奶去世時,我在上海工作,沒能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這是我迄今為止最大的遺憾。

從互聯網到培訓,工作8年來,我思考更多的是產品、人際、演講、寫作、職場、營銷、心理等偏實用的標籤,健康、生命、價值、意義我一直不敢觸碰。可能是因為我的恐懼,我的焦慮、奶奶去世的遺憾,以及我無論如何都不敢想象父母有一天躺在病床的樣子。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經濟轉型、資本寒冬的間隔年。我的老同學、久同事、新學生都或多或少感受了一絲市場的寒意。不少人因為主動辭職、被裁員、被優化、去國外深造,慢慢的開始聊起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大家曾經攀比的房價漲幅、年終獎月數、行業起薪、公司估值在今年一個個沒了蹤影,創業者變得冷靜,打工者變得沉穩,更多的人開始思考什麼才是人生。

今年3月,同學圈第一次有了“健康”這個詞,一個在華為的同班好兄弟,父親因為突發性心臟病住進了在ICU,這一住就再也沒能出院。去世當天,他拿著沉甸甸的年終獎在病床前哭泣。加班、加班、加班,這是他工作後唯一的口頭禪,他從來沒有時間和父親嘮嘮家常,甚至沒有陪父親做過一次像樣的體檢。ICU單日幾萬的花費,住院期間耗盡了他接近百萬的存款,更悲慘的是父親始終沒有醒來。

4月,同學圈再次爆鍋,女強人的她和他一樣,985雙碩士學位,還是華為,年薪50萬。父親突發腦梗在急診科,其他病發症包括心衰、肺氣腫、全身大面積潰爛,而她的母親在3個月前做完結腸癌手術,人工排便造瘻掛在體外,因為化療期間免疫力低下,造瘻的傷口已經有過感染,恢復的情況很不理想。她晚上牽著母親的手在醫院8樓入睡,白天要在2樓病房幫父親打飯。她的朋友圈讓我們很感動:記不清楚一個人哭了多少次,工作這麼久,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陪過你們,錢突然失去了意義,我要一個健康的家,我想替媽媽疼,替爸爸打針。當我能夠辭掉工作,好好陪陪你們,你們卻都住了醫院。

深圳某基金公司負責人過勞猝死,某互聯網公司技術經理加班導致心衰,某培訓機構培訓師突發腦梗……和今年網上的這些新聞相比,身邊人,身邊事讓我更有感觸。生命太過脆弱,無論是父母的,還是自己的,在倒下的那一瞬間,銀行賬戶可能再也沒有用武之地。用生命換錢,或許有一天,用錢再也換不回生命。

上了星期,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兄弟突然問我借錢,因為母親住院要做手術。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我很信任他,我仔細一打聽,上個月他才買了房。他的孩子5個月大,為了孩子的教育,東拼西湊了200萬首付,在北京5環邊買了一套79平的二手動遷房,帶的學校質量在北京市只能排在二流靠前,總價650萬。5環外,15年房齡的動遷房,二流學校學位,不到80平,650萬。家裡為他湊首付,能用的錢都用了。他多年的積蓄、公積金、老婆的公積金也都用上了。沒想到母親突然住院,手頭連5萬塊都拿不出來。

北京、上海、深圳,多少外地同學在打拼,就算年入40萬、50萬,能夠拿得出首付,還得起動輒600萬-1000萬的剛需房貸款,可生命的意義真的就該如此麼?他鄉的父母真的應該耗盡積蓄為他們編織夢想的花籃麼?

生命的意義很可能不是成功、不是財富、不是北上廣深的榮譽。大部分中國人都生活在北上廣以外的城市、縣城、農村,拿著幾千元至一萬出頭的月收入,他們到底誰更幸福?我不知道答案。

成功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的打拼,只剩下銀行賬戶,而身邊一個喝彩的親人都沒有,那才是你最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