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看!右上角有一抹紅!原創不易,感謝輕輕一點關注!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千古流傳!

銅川姜女祠修建於1000多年前,是因為孟姜女傳說而生名勝古蹟,至今遊人眾多。在有名的偽景點北戴河老龍頭附近,有孟姜女廟,還有大量的孟姜女投海處之類的景點,很多年前,小編曾經去遊歷過,看見有一段看上去很新的長城,中間斷了一塊碎磚滿地,導遊解釋說,那就是孟姜女哭倒的長城。各個景點介紹言之鑿鑿,孟姜女生於山東,與秦始皇約法三章祭奠亡夫後投入茫茫大海的故事全須全羽有因有果。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孟姜女到底存不存在?小編認為這件事無從考證,顧頡剛認為這個故事來源於春秋時期齊國一位貴族女子,因為不滿國君僅僅派人到郊外給戰死沙場的丈夫弔唁,把弔唁使者拒之門外,終於為亡夫取得了合乎禮法的尊重,由齊國國君親自祭奠,並作為一個遭遇鉅變而不失禮儀的女子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顧頡剛說的一定對嗎,對於歷史和民間文學之間的關係,很多的事都處於論證的階段過程中,存在不斷推翻和被推翻的可能,民間傳說有的時候代表的是歷史事實,而有的時候僅僅是傳說,久遠不久遠,與真實與否無關,就好比明代的人偽造唐代的畫作,現在的人來看,不能因為明代也屬於古代的朝代,就說這畫一定是真的。

曾經看過一個港臺版孟姜女故事的電視劇片段,那裡麵人們管孟姜女叫孟姑娘,這是很可笑的。而這一錯誤也來源於後世民間口口相傳的傳承中,不斷加工的過程。

在民間故事裡無非是這樣的說法:首先要賦予孟姜女一個神秘的出身,要不然普通人怎麼能把長城哭倒呢?孟姜女是由燕子帶來的葫蘆種子種出的果實裡蹦出來的孩子,葫蘆是中國古代吉祥和幸運的圖騰,諧音福祿,善能辟邪,在有些傳說中開天闢地之時,別的沒有什麼倒有一條葫蘆藤,結了一公一母,兩個葫蘆,我叫你一聲名字,你敢答應嗎(跑偏了……)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其次要賦予孟姜女一個好的出身,民間文學往往都體現出了勞苦大眾對官宦人家和地主階級的強烈嚮往,葫蘆種子絕對不能落在普通人手裡,而一定要落在看破了官場的浮沉辭官隱退在家的隱士手裡,這就有了老孟家和老薑家(也有可能是原始的民間文學作者搞不懂孟姜女為什麼叫這麼個奇怪的名字,編出來的兩家人)一根葫蘆藤爬兩家,起名兒就一家一半兒湊了。

第三,愛情故事就要有一個美好的過程,落魄的書生和地主家的小姐,是搞一些浪漫意淫的絕配,私定終身叫大西廂,偷偷摸摸的還能得好結局,官配也能很美滿,但是結局一般非常慘。討飯書生範喜良,偏偏是老孟家和老薑家在朝中好友的孩子,這是天上掉下來的上門女婿啊,結果兩家人犯了一個當今社會也經常犯的問題,對上門女婿極盡壓榨,明明家裡不差錢兒,非讓女婿去種田,修長城抓走把活兒幹,凍餓死在長城邊。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之後那成就了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的秦始皇在女色方面被扣了一頂帽子,不僅看上了哭夫的孟姜女,還不僅僅是玩玩而已,非得明媒正娶當娘娘,於是被聰明的孟姜女下了個套兒,檀木棺材裝著範喜良,秦始皇親自推著去下葬,坐船海上浪一浪,一頭扎進水中央,氣壞了我的秦始皇。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說了這麼多,那孟姜女到底應該姓什麼呢?他應該姓姜!

中國古代,在兄弟姐妹的排序上,並不用老四老三老二老大了的說法,而是孟仲叔季,在尚書論語等古代經典中,很多人的名字裡都帶這四個字,什麼魯仲子、季孫子啥的。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的人名字叫伯夷叔齊,比如劉邦又叫劉季,再比如三國時期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

孟和伯是排老大的意思,還有的材料認為,古代女子嫡長女為伯,庶出長女為孟。所以不管是嫡長女還是庶出,孟姜女的意思就是老薑家的大姑娘。

無論這個故事總存在什麼樣的歷史沿革和誤讀,作為千百年來的美麗神話,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封建王朝踐踏個體權力的控訴。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把凝結在“物”當中的人文精神,點評的十分透徹。

別做“夢”,孟姜女其實姓姜!

注:還有的學者認為孟姜是對春秋時期齊國貴族女子的代稱,亦有可能,在本文不做過多的考證。

餛飩板刀面——立志做一位有品位的中年雜家的好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