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越女劍》不僅將“劍”的傳奇與歷史寫得神奇無比,還將它寫成了一曲蕩氣迴腸、令人感慨唏噓的“情”的詩篇。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小說中有關“湘妃變西施”的段落,把范蠡對西施的一片深情寫得如痴如醉,而接下來的,自“他說的是西施,不是湘妃”至“只見一團綠影、一團白影已迅速無倫的纏鬥在一起”一段,敘事言情更用了蒙太奇手法。

范蠡懷念遠在吳宮之中的西施,

阿青在范蠡身邊拔他的白鬍子,

白猿出現,阿青與之纏鬥在一起。

實際上,這同時敘述了三種不同性質的愛情故事:

范蠡深深地愛著西施,

阿青不知不覺地愛上了范蠡,

白猿顯然也是非常喜歡阿青的。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白猿喜歡阿青,是最匪夷所思的描寫,但卻證據確鑿,因為這隻白猿曾經三次拼死衝向阿青身邊的范蠡。若非阿青將他的雙臂打斷,恐怕范蠡早就遇害了。白猿之所以衝向范蠡,當然是出於對他的嫉妒。而白猿的嫉妒,則是他喜歡阿青的最直接的證明。在白猿心中,阿青是唯一的。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而在阿青心中,范蠡才是唯一重要的。儘管她與白猿半師半友,堪稱良伴,但一旦發現白猿要傷害范蠡,阿青又怎能答應?阿青與白猿翻臉,正是因為范蠡。準確地說,是因為這位天真爛漫、少不更事的牧羊姑娘已不知不覺地愛上了范蠡。

很顯然,圍繞在阿青、范蠡、西施、白猿之間的,是三種不同性質的感情:

白猿對阿青的感情無疑是一種動物本能,

阿青對范蠡的愛是出於人類的自然天性,

范蠡對西施的愛則是社會歷史的一部分。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不經意間,金庸就在這部短短的小說中濃縮了人類情感發展的歷史。阿青屬於大自然,屬於天地之間,卻不屬於文明社會。她只是、也只能是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邊緣人”;但她卻分明是人類智慧的導師,她的世界實際上又一直是現代人夢想的精神家園。她不能、更不願進入范蠡的文明世界,但最後范蠡和西施卻自覺自願地走回了阿青的大自然的世界。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說《越女劍》是一則情感的詩篇,是因為金庸給“西子捧心”這一千年不朽的美麗形象,增添了一種傳奇的背景, 使得西施的“心痛”包含了更加豐富的人文心理內涵。這一巧妙的“嫁接”,使得我們只要想到范蠡和西施,就會想到那個曾想傷人、然而寧願自己受傷更重的越女阿青。在人類的情感王國中,受傷或傷人的事情實在是屢見不鮮,但自己受傷而能使美女西施心痛,進而變成了一種魅力的象徵,則只有金庸筆下的越女劍—這是一把無形的劍—這一劍風情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