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近期,腾讯视频《超新星全运会》热播,随着超越妹妹一箭射出的还有部分观众的质疑和猜测:《超新星全运会》节目模式看起来与韩国《偶像运动会》颇为相似,腾讯爸爸买版权了吗?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腾讯视频《超新星全运会》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韩国MBC电视台《偶像运动会》

对2018年以来播放量TOP10的网综和台综进行统计发现,韩版引进节目或借鉴韩综模式的综艺比例高达70%以上。

截至2018年11月15日,台综方面,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综艺中除了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明星扎堆密集的《王牌对王牌》和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外,其余7档均改编自韩国综艺,占比高达70%。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网综方面,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综艺中改编自韩国综艺的节目占比达60%,原创节目仅有三例,分别是《明日之子第二季》《这!就是铁甲》和《勇敢的世界》,深耕音乐选秀、机器人格斗和实景RPG真人对抗的垂直领域,实现了原创综艺突围。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其实近年以来,韩国发达的综艺模式一直是国内电视台和制作平台争先效仿的对象,大部分国内爆款综艺的背后,都有着韩综的身影。据微博网友整理,从2013年至今总共有80多个综艺引进或抄袭韩综,其中SBS电视台被抄袭次数最多,高达17次。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数据来源:微博网友@mongoldul整理

根据上表不难发现以下我国头部综艺的以下特点:

1、来源方面

以老牌韩综经典和近期爆款为主,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节目借鉴来源一方面来自早期的经典韩综,例如2005年开播的国民韩综《无限挑战》、2007年开播的经典户外节目《两天一夜》和2008年红极一时的《我们结婚了》;另一方面,紧跟最新潮流和趋势,2017年6月的《孝利家民宿》一经播出,同年10月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就推出了类似节目《亲爱的客栈》和《青春旅社》,间隔时间不到4个月,今年3月韩国Channel A推出的《Heart Signal》这一新颖素人恋爱推理节目火速被腾讯购买版权,8月腾讯视频就上线了都市男女恋爱推理真人秀节目《心动的信号》。本文开头提到的腾讯自制综艺《超新星全运会》在节目设置上和韩国MBC的《偶像运动会》十分类似,都是偶像+体育的赛制形式,《偶像运动会》是MBC电视台自2010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中秋和春节各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过13届。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腾讯视频《心动的信号》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韩国Channel A《Heart Signal》

以我国综艺大户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为例,在版权购买上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表现最好,购买版权比例都在70%以上,而湖南卫视12部热门综艺中仅有4部从韩国购买版权,东方卫视早期购买版权意识较强,后期受限韩令和国内版权意识薄弱的大环境影响,2016年后不再从韩国购买版权。

我国综艺版权问题一直被大众所诟病,且受政策影响大,2016年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的数量,希望能够推动国内综艺自主创新能力,但效果一般,反而还助长了国内的抄袭风气。

此外,关于抄袭的判定也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依据标准和法规约束,国内平台通常都以创意借鉴为由大行抄袭之实,KBS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便是向广电总局申诉,得到的结果也往往是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因此在抄袭零成本加上政策限制境外版权的双重影响下,近年来选择购买韩国版权的综艺越发稀少。

3、风格方面

国内综艺逐渐从户外对抗性综艺向慢综艺和垂直领域综艺发展。早期我国以户外竞技对抗类综艺和户外旅游亲子综艺为主,后期在限娱令和市场影响下开始向慢综艺和垂直领域综艺发展。无论是慢综艺代表《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还是聚焦嘻哈和街舞细分领域文化的《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整体上也和韩综的风格发展相契合。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韩综《三时三餐》

4、借鉴方式方面

从早期的原版照抄到现在慢慢开始在原版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和新创意。早期很多综艺都是直接照搬韩国模式,这种照搬模式弊病良多,一方面中韩两国仍存在众多文化差异,直接照搬容易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中韩两国的综艺制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明星嘉宾的地位和配合度等,所以难以呈现出相同的效果。

近年来,内地综艺制作不断成熟,开始在韩国原版综艺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环节和中国特色,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奔跑吧》《极限挑战》和《爸爸去哪儿》,在保留原节目核心竞技要素的同时,利用中国的地大物博和多民族文化,通过节目介绍了中国特色地域文化和中国人民当下的生活内容,例如《爸爸去哪儿第五季》节目首站选址福建省平潭县东庠岛,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特色景区风貌,直接拉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我国目前综艺市场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综艺行业报告》,国内综艺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70亿,预计2018年将超过330亿,同时综艺类型也不断丰富。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而从前面对于韩综的大量借鉴来看,我国综艺制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创意的不足,这一方面从外部来讲是我国整体大环境的制约,从内部来讲则是我国综艺制作体制的不成熟和多因素局限。

整体大环境下,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仍未建立,而综艺类和创意相关的产业又难以明晰所有权,因此在创意剽窃成本如此低廉的今天,与其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琢磨开发新类型、新环节,不如直接复制在其他市场已经被检验过的综艺模式,降低试错成本,节约综艺开发周期,提高综艺开发效率。

我国的综艺制作体制也与韩国大相径庭,不仅在工业化流程和专业化分工方面存在很大进步空间,制作成本在各环节的分配也存在较大问题。

1、制作模式差异

韩国是以PD(Program Director)为主导的PD+编剧中心制度,制作团队通常以3名PD和6-9名编剧为核心,配备摄像、照明、服装等相关人员组成制作班底,分工高度细化,形成完整可持续的工业化流程。一般由PD提出创意,再由编剧将创意丰满成具体的环节和内容,其中韩国最为出名的黄金搭档——罗英石PD和李祐汀编剧就合作创作了《花样爷爷》等经典韩综节目。而且制播合一,被SBS、KBS、MBC三大台掌控,电视台话语权高。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我国更多是制作人中心制,负责统筹全局包括制作、播出以及财政大权,而涉及更多实操过程的编导权力较小,这对内容的把控形成掣肘,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弱于韩国。且虽然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再次有了制播合一的趋势,但我国播出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制播分离仍占据主流地位。

2、综艺节目费用占比情况差异

韩国综艺制作成本大多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其中三分之一支付给内容核心端的PD和编剧,三分之一用于制作和后期,三分之一用于支付嘉宾薪酬,这和我国完全相反,我国节目大部分都是把经费用于明星嘉宾的邀请上,《奔跑吧》的固定嘉宾最高片酬过千万,这在韩国是难以想象的。而韩国综艺大神刘在石录制一次《Running Man》的价格大约在10万人民币,前几年其一集片酬甚至不到6万。

这和中韩两国娱乐文化背景相关,艺人人气是我国综艺招商的重要参考,因此“当红炸子鸡”们出演费水涨船高,而韩国节目和电视制作通常被SBS、KBS、MBC三大台垄断,明星艺人众多,所以无论是出演费还是话语权,中韩两国艺人在综艺中都存有极大差异,这也导致中国综艺无论制作经费还是总体调度都受到多方掣肘。

不过最近我国关于综艺限薪令的相关政策也已经出台,9月27日即有相关媒体报道称,继多家影视公司联合就明星天价片酬发声后,明星参与综艺节目的薪酬也将受到调控。规定“单期节目单人片酬不超过80万元,常驻嘉宾一季节目总片酬不超过1000万元”。 11月9日,广电总局在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明星“限薪令”正式落地: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若此项政策能够落实,对于我国综艺的长期良性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助力。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奔跑吧!兄弟》主持邓超

综艺一直靠“抄”?国产综艺的模仿和创新之路

韩版《Running Man》主持人刘在石

3、播出形式差异

我国真人秀节目通常都是提前录制,播出周期3个月,而韩国绝大多数节目都是全年无休周播。这和中韩两国的电视剧制作差异类似,我国都是录完剪辑完再播出,而韩国都是边拍边剪边播,以便能够及时根据观众反馈来修正内容,降低内容不达预期导致的风险,也能够及时止损,但这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及时反馈,充分吸收用户的意见和反应,使得内容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也对综艺制作人员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节目制作播出期间无法休息,同时还要兼顾短时间内拍摄、修改、剪辑的多项工作,压力逼迫下,韩国综艺人员自然事事全能,实时收视率要求下平均水平不断提高,构成良性循环。

模仿是理解的开端,而有一个在此领域发展成熟的近邻可供模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过去的韩国也是在不断学习欧美和日本的综艺节目中成长起来的。我国许多综艺制作者也一直在探索着原创特色节目,例如火爆网络的《奇葩说》已经出至第五季,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也在本周成功出海,落地北美。随着我国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国家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观众对于国内外综艺的了解必定会更加广泛。而客观上不断扩大的人民娱乐需求,一定会刺激更多的综艺人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摆脱抄袭的恶名和模仿的桎梏,做出具有自身文化标记的优秀原创综艺。


本文作者:谭斐艺,聚元资本私募股权投资部见习分析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曾在华策影视、欢瑞世纪、广发证券传媒组等公司实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