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的生活


好久不見 的生活


一個簡單的下午

房東在自己的房間彈奏著他的吉他,我仔細一聽,竟是我兒時經常聽過的樂曲,可是很多年了,我已不記得它的名字。

動人又熟悉的音調讓我興奮地走進他的房間問道“請問這曲子的名字叫什麼?我很喜歡這個曲子。”

於是,房東看著我笑了笑,然後拿起自己的吉他一邊彈奏,一邊笑著用那蹩腳的中文解釋”你去youtube上找 《Air in G》就找的到。“

以前經常在記憶裡出現的樂曲,今天竟然被我偶然的找回來了,J.S巴赫的《Air in G》。以前經常有這種莫名其妙找到熟悉歌曲的經歷,每一次都像是和失散的戀人重新相聚的激動與欣喜。

不過,說回來,有多少東西是好久不見的呢? 它們是好久不能見,還是好久不想見呢?

好久不能見的東西,大概是一些因為某種環境原因,外界,客觀限制而無法見到想見的東西。比如,相隔千里的朋友,家人。

就比方說昨天,見幾個朋友一起吃個晚飯都左等,右等,等你,等他,等車的. 見面自然就說個好久不見。

以前天天黏在一起的人們有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圈子,自然不可能隨時在一塊,而隨之可能而來的 是由於出現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品味,不同的風格之後,就更有可能不在一塊了。

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是偶然遇到的,出現於生命列車窗前的短暫的景色。在這樣的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當大家正好處於變化的時間段中,這些變化也都是極其正常。

只是有時因為自己莫名其妙的哀傷而感到困惑,覺得朋友不應該從日用品變成紀念品。

不過,好在,我們還有越來越多的通訊方式,越來越多的表達方式,比如blog,微博,朋友圈。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最深層的感情,展現在那些同樣尋找這樣感情的人們眼裡,或者還能有機會說個“好久不見”,值得慶幸。

而好久不想見的,我想大概是因為見過之後,發生了些錯誤,矛盾。於是分開,不想見了,不敢見了。這種不想見的,卻又會無意地驚奇地出現在你面前,就像當初出現的時候一樣地突然。

這樣的東西,你越是躲,越是藏起來,它越是會被你碰到,甚至把你找出來,像是悲傷,煩惱等消極的東西。而這樣的東西,要我說,如果再碰到,不如就邀請它進來,好好地觀察,認真地思考它。用一種第一次見面的好奇去仔細審視。

把你不想見的地方一次看夠,看清楚, 看完自己不想見的地方,於是就便沒有了這樣的地方。然後自然而然地目送它自己離開。

這需要勇氣,一種勇於改正的決心,當然,這建立在“你希望不再害怕見到”,"不希望想到就擔心的" 的意願之上。

無論是,好久不能見,好久不想見。我們都應該給予自己一個冷靜與寬容的態度去面對。面對各種各樣的“好久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