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見到電燈,脫口而出兩個字,西方由此推斷:大清不久矣

在清朝之前,歷朝歷代幾乎都有一些領先西方的文明流向西方,尤其經過馬可波羅的宣傳之後,西方國家更是對東方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但如果縱覽滿清整個朝代,就會發現,輸出的文明很少,而對於西方國家流入的文化,當時的統治者也均抱著排斥的態度。久而久之,差距就在無意當中拉開。

照相機首次傳入中國的時候,是在道光丙午年(公元1846年),當時的很多人對於這個新鮮玩意兒均非常好奇,但他的真正用途,卻很少有人用到點上,更多的人,會認為照相機在使用的時候會勾走人的靈魂。受此影響,同之前一樣,無論民間還是達官貴人,他們記錄相貌的方式,仍然是通過找畫師來臨場作畫。但可想而知,就算是畫師的技藝再高超,這種徒手所畫的效果,跟實際情況也是有出入的,而和機器拍攝的,更是天壤之別。

慈禧第一次見到電燈,脫口而出兩個字,西方由此推斷:大清不久矣


晚清最後一個實際掌控者慈禧在70大壽的時候,也收到了很多新鮮的玩意兒。在這之前,對於太后大壽,民間奉獻的,要麼是珍珠翡翠,要麼是奇珍異寶,但雖然貴重,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史無前例的這一次,在賀禮的名單中,卻出現了汽車、留聲機等許多禮物。

《德齡公主回憶錄》中就記錄了這麼一件事,對於大臣進貢的能發出奇妙聲音的留聲機(那時還是樣品機,來自美國維克多公司生產),慈禧非常喜愛,經常在晚宴的時候對下人說,你們可以在我吃飯的時候跳舞。就這樣,留聲機算是初次在這片大陸上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慈禧實在是個非常懂得享受的人。

慈禧第一次見到電燈,脫口而出兩個字,西方由此推斷:大清不久矣


更多的時候,慈禧對於先進的產品其實沒有什麼興趣,而只不過當成玩物。比如電燈在宮中初次使用的時候,有一次慈禧在晚上進入樂壽堂,看到頭頂發亮的“燈籠”,幾乎脫口而問兩個字:為什麼殿內懸掛了這麼多的茄子?一言既出,實在是讓身邊的人難以控制,可笑又不敢笑,最後只能忍了下去。多虧最後還是李蓮英側面的糾正了一下,說老佛爺,這不是茄子,是電燈。但為了怕慈禧動怒,李蓮英還是按照規矩拍了一下馬屁,說這個玩意兒用上之後方便乾淨,就連老佛爺,也一定能“添福添壽”。

但當時,最高統治者無意流露出來的無知卻讓西方很多造訪者看清了這個東方大國背後的羸弱,他們紛紛斷言,雖然看上去強大無比,但滿清真實的戰鬥力,其實打一個大大的疑問,甚至有媒體斷言,大清不久矣。果不其然,就在慈禧過完70大壽之後的第7個年頭,清朝也走到了盡頭。

慈禧第一次見到電燈,脫口而出兩個字,西方由此推斷:大清不久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