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週都會走過的五桂橋街,你真的瞭解它嗎?

五 桂 橋 街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街

這是一條以橋樑名稱命名的街道。

五桂橋街,原名馬桑河。清代為馬桑河故道,是都江堰內江小支流楊柳河的洩洪河道。馬桑河從楊柳河觀音橋上游分支起水,向東流經白果巷、馬家巷、曾家巷、梨園巷、陳家巷等五條小巷的巷口,最後在較場壩穿過古城牆下的毛溝洞流出城外。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89年2月,五桂橋中段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84年7月,馬桑河故道

馬桑河中段,有一座連接北岸馬家巷與南岸曾家巷的石橋,名五桂橋。民國初,馬桑河廢棄不用,河道被填平作為市場,竹、木、柴、草等在此交易,人群熙來攘往,市聲嘈雜,成為古城中的一個熱鬧去處。民國重修《灌縣誌》對此有這樣的記述:“馬桑河三泊洞之湃水缺,城中水患賴以宣洩,今忽變為市場,過其地者有滄桑之感焉”。後來市場兩邊建起民居和商鋪,逐漸形成街道,便以原馬桑河上的五桂橋名作街名。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89年2月,馬桑河故道,居民破牆開窗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2年7月,馬桑河故道已覆蓋

原馬桑河上的五桂橋,在河道廢棄以後又派上新用場。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都江堰內江支流走馬河上木質結構的鎖龍橋(今走馬橋)被洪水沖毀,遂拆除五桂橋,利用其石墩及拆除古城垣東、北兩座炮臺的磚和條石,改建鎖龍橋為石拱橋。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馬桑河故道

物理意義上的五桂橋徹底消失了,它以文字符號的形式保存在史書中,變為一條街道的名字保留在人們口頭上。1966年,改新名為“紅星街”,1981年擴修街道時恢復五桂橋街舊名。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梨園巷

這是一條連接僻靜清幽與繁華喧鬧的街道。

五桂橋街最初形成時,西起楊柳河觀音橋,東至古城牆毛溝洞,全長約400米,泥土路面,晴天灰塵飛揚,下雨遍地泥濘。1929年起,城區歷時三年分三期拓寬街道整修路面,五桂橋街拓寬至4米,路面鋪墊土石,以減除淤泥。1942年,為便於城中居民遇日寇空襲時疏散,在城牆毛溝洞處開闢了新東門,五桂橋街便與城牆外豬市街(今建設路)接通。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2年7月,五桂橋觀音橋頭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2年7月,五桂橋白果巷

1949年後,在不同的時期,街道及兩側房屋建築多次分段進行規模不等的擴建和改造,拓寬街道,鋪設瀝青和混凝土路面。除陳家巷對面的梨園巷南段在修建駐軍營房時封閉了以外,與五桂橋街相連的街巷所形成的路網格局一直沒有改變。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2年7月,五桂橋梨園巷中段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2000年7月,五桂橋馬家巷中段

當年,從大觀街經楊柳河上的觀音橋進入五桂橋街,一路向東走去,街道左側依次有白果巷、馬家巷、梨園巷,這些曲折幽深的小巷,分別通往古城區最為僻靜清幽的腹心地帶。街道右側依次有曾家巷、陳家巷,皆向南通往商貿繁榮、車來人往的東正街(今幸福路)下段。居住在這一帶的大多是富裕大戶,街巷多以這些住戶的姓氏命名。“翹廬”“珍廬”“肖家花園”“李家花園”“曾家花園”等有名的私人宅第,就散落在這片灰牆黑瓦的深宅大院群落之中。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4年6月,五桂橋梨園巷老院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梨園巷龍門

在1980年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中,這一帶街區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昔日寧靜的住宅區,大多變為集居家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商貿區,只有這些街道小巷基本保留著原來的走向,保留著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肌理。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陳家巷

這是一條充滿市井氣息和世俗溫暖的街道。

五桂橋街上段26號大院,從1952年至1992年間是灌口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灌口鎮居民與鎮政府打交道最多的事情莫過於辦結婚證了。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街馬家巷巷口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街華光寺後菜市

五桂橋街中下段,有建築一社木漆加工組、糧油門市部、街道繩麻加工社、針織廠和茶鋪等。其餘都是居民住房,從前的肖家花園、李家花園就在這段街道右側。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沿街居民陸續將臨街房屋作為鋪面做生意,進城的農民沿街臨時擺攤賣菜,賣各種小吃的商販沿街叫賣。這條街道成為城區中最熱鬧的地段之一。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2年,五桂橋陳家巷

在五桂橋街中段,街道與馬家巷和曾家巷相交形成十字路口,古時候的五桂橋就建在這裡。路口有一家沒有招牌的老茶鋪,青瓦屋頂,用杉木樹皮接寬的房簷上長滿厚厚的青苔,來喝茶的人伸手把鳥籠掛在頭頂的屋簷下,坐在街沿邊上喝茶擺龍門陣嗑瓜子。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2000年6月,五桂橋街老茶鋪

馬家巷左邊的蔡家院子(今天和盛世入口),院門前一條很寬的街沿,1980年代闢為露天茶園,十幾張茶桌天天滿座。旁邊是做糕點的小木房,對面是名叫三方半的飯館,喝茶閒聊、打牌打麻將、吃飯喝酒,樣樣都有。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1996年7月,五桂橋街蔡家院子露天茶座

2008年後,古城區恢復重建並實施風貌改造,街路面鋪上青石板,兩側建築改為清代川西民居風格。隨著城區業態調整,這條街闢為創業型商業社區。許多外地遊客除了遊覽都江堰和青城山景區,白天和晚上都愛來這條街上,擠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嗅著鐵板燒烤的煙霧和香味,聽著吆喝不斷的叫賣聲,隨意穿行在各種小攤中間,閒適愜意地體察和品味一個城市看似粗糙卻最真實、最本色的生活片斷。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桂橋梨園巷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現在的五桂橋街

小編按:五桂橋,許多都江堰人每週都會走過的一條街,這條街有沒有勾起你的記憶呢?圖文據何一西、遇見都江堰,有刪減;在此表示感謝!

几乎每周都会走过的五桂桥街,你真的了解它吗?

主 管:

中共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工作委員會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灌口街道辦事處

主 辦: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綜合科

(圖文轉自何一西、遇見都江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