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吃肉和吃素都是主观意志的选择。

作者丨Lsoo

电影《玉子》讲述了一位叫美子的小女孩历经困难,将一头巨大生物 Okja(玉子)从养殖屠宰大公司手里救出来的故事,这个公司想要养殖并宰杀这种新物种供以大众消费。(后台回复电影名称获取电影资源)

尽管很可能是巧合,《玉子》的故事其实和一头名叫艾米丽的牛的现实版故事极为相似。

相信艾米丽的故事能让我们更理解电影和其对于“食用动物”这一常常引起争论的主题的探讨。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玉子》剧照



1995 年,艾米丽同它 5000 磅的身子越过围栏,冲出牧场,从麻省一家屠宰场逃了出来,从哪里逃走的四十个日夜里,它受到当地居民的救助。

他们喂它食物,帮助它躲过屠宰场的搜索,这个故事成了头条新闻,且当它重新被抓住后,艾米丽被以 1 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附近的基金会,它在那里平静地生活直到 2003 年去世。

艾米丽和玉子的故事中的共同点在于我们从中都能感受到人们对于某一个动物的关心、怜悯和仁慈。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艾米丽(左);《玉子》剧照(右)



但同时也让我们痛苦地意识到无数没那么幸运的动物依然在我们手中被杀害。

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抛开人类的同理心这种大命题,我想聚焦在食用动物方面这种具体问题上,也就是「肉食主义」的问题。

「肉食主义」这个词是在 2011 年在米连娜·乔伊所著《为什么我们爱狗,吃猪肉,穿牛皮鞋》的一书中率先提出。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米连娜·乔伊和她的作品



该书质疑了人类养殖并屠杀,某些特定种类的动物以进行消费这一行为背后的道德性,她指出,我们以为吃动物是处于“必需”,但其实我们是处于“主观想法”,这个主观想法叫作「肉食主义」

我们总以为只有全素和蛋奶素食主义者有自己的信念,但是在世界的大多数地方,吃肉并不是必需的,那么其实我们吃肉就是一种选择。

而选择永远都是来源于信念,乔伊强调,我们这种认为某些动物可以被吃的信念,和这种动物本身无关,而是由于文化影响产生。

以猪为例,它们和狗一样甚至更加智慧,善感而敏锐,但狗被当作家人,而猪则被当作财产。

同理,《玉子》电影里的巨大生物展现出了惊人的智力和情感感知力,但人类世界最在乎的依然是:它如何才能变得好吃。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玉子》剧照



肉食主义是一种“隐形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如果你吃动物、消费动物制品,社会不会主动告诉你这是在为这个观念投票,这是因为肉食主义在我们的正式制度中被合法化了,并融入了我们的文化,比如广告、习俗、电影和电视。

对于和肉食主义完全相反的素食主义来说,这一切则截然不同。

素食主义者非常显眼,因为他们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在《玉子》中我们也能一窥究竟,电影中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

非暴力的反肉食主义积极分子,被贴上了恐怖分子的标签,并被当作恐怖分子对待,显然这其中牵扯了众多经济利益。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玉子》剧照



当动物制品消费变成了数亿规模的产业时,从业者通过竭尽全力得保持人们的无知和冲动从而获利,他们主要强调人道主义。

将动物消费歪曲成为个人自由的体现,而淡化正义的概念,并将任何有争议的内容说成是偶发事件,而不是对整个业界的真实反映,这让我们可以在消费动物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但理解肉食主义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畜牧手法越来越残忍和令人恐惧,这不是出于批判的目的,而是这个产业最终的考量:获取利益。

在《玉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手段让动物生理上受伤,或者是更加残酷的心灵受伤,现实中,许多动物在经历过创伤后会真的精神失常。

《玉子》的导演奉俊昊为了电影拍摄,研究了这些做法并探访了屠宰场。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导演奉俊昊



在我探访了屠宰场后,我做了两个月的素食者。无关政治立场或者思想观念,只是我本能的排斥这种气味,这是我探访经历过后真实的生理反应。


她说素食在韩国太难了,用他的话来说:“每个角落都在烤肉”。

这是证明已被默认的观念有多么强大的明显例子,像肉食主义这样的观念让我们因便利而放弃道德变得无比容易。

而像电影中米兰多这样的公司正式利用这一点,将消费者们灌输成为了无知的生物。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电影人物海报



理解肉食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一场我们本来没有意识到的讨论:

它揭示了吃肉和吃素都是主观意志的选择,尤其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本来有很多的可能和机会来创作新的手段避免对动物荒唐的伤害。

他不仅能让玉子和艾米丽享受一个幸福的结局,也让无数其他无名的动物获得幸福。


借《玉子》理解肉食主义

「MovieLab」 是聚焦影视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包括影视及泛媒体领域资讯、电影解析与批评,以及视频音频平台等未来影视内容发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