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你是否关注过古建筑的房檐?

在古建筑的屋檐之下,人们的头顶之上,被精美雕刻过的雀替安于立柱与梁枋相交处,给人以云霞般灿烂的感觉。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就像之前文章中说到的藻井、斗拱一样。雀替通常安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雀替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三角的固定件一样,这样横梁与竖柱就不会因为角度的原因而倾斜。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雀替可以说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但是在建筑历史中是属于较晚成型的,雀替最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北魏,慢慢发展到宋代都未成为正式的一种构件,直到明代之后雀替才广泛使用,渐渐地到了清代,雀替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构图雕刻也变得越来越精美,成了中国古建筑标志性的一种构件。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值得一提的是雀替在明朝时期还有着严明的等级制度,皇室大内、达官显贵、布衣平民,在院落和房屋的规模、造型、用料、雕饰、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对不可越制,正是因为这样,雀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雀替的形式大致可归纳成为七类: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子牙。

正是因为这样的分类,每种雀替的雕花都不相同,看似繁杂的雕花其实都是工匠们对精神信仰的演绎,对于古人来说,即使是在屋里不经意间忽略的角落,也要极尽其所能的追求美感,将自己对生活的纯真情感和美好祝福寄托在屋里的每一处。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感,栖息在梁枋上的“精灵”——雀替

在漫漫的岁月中,雀替从最开始的木条渐渐地发展成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当大家参观古建筑的时候,不妨往头顶看看“这位可爱的小精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