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乡村拜年

拜年是乡村正月间一道不可少的独特风景。

在乡下,不给人拜年和无人拜年的人家是没有的,人们崇尚礼尚往来。“水不搅不浑,人不走不亲。”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拜年客就像雨季的屋檐水接二连三,连续不断,他们要利用这短短的半个月休闲时间,将所有的三亲六戚、七姑八婆走遍,让平时因忙于生产事务而无暇顾及的亲情、友情,甚至恋情,在年节中浓烈起来,亲近起来,厚重起来。

这样的拜年,不分贫富贵贱,不在于礼物多少,也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他们常说:“人到人情到。”是那么朴实、亲切,又可贵。

然而,乡下拜年也还是有讲究的。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刚结婚的人拜新年往往先拜“媒脑壳”,以示尊重、感谢。到丈母娘家拜头年,要按女方吩咐,办得隆重而礼数到家;拜耍年则可以随便些。

次年要结婚的,须把女方亲房本族及实在亲戚走遍,这年“吃”猪脚杆的人户,在姑娘出嫁时,一般得送一台嫁妆或缝一床被盖。

遇到初次登门的婴儿来拜年,主家除打发现金、帕子之外,还要吊一根“长命线”在他(她)身上,祈愿他(她)长命百岁,无灾无难。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小伙子到丈母娘家拜年了。吃饭时最好的菜摆在你面前,舅母子们会趁你吃饱后冷不防又为你添一瓢饭,倒一碗亮闪闪的肥肉。拜年客免不了也要和她们开开玩笑,不过千万别过分,不然她们合伙起来,仗恃人多势众抬起你“筛落花生”,或有奶娃的大胆泼辣的娘们将奶水往你脸上喷,抑或给你的汤圆里包辣椒面,闹出种种笑话,成为日后笑料。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姑娘们对拜年客的一片情意,全体现在为拜年客扎的那双布鞋上。为了让新客穿着合适,姑娘往往趁其不注意,悄悄量了小伙子鞋的长度。那双客鞋,打着方钩、反草、背打杵、四针等种种花纹。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我曾在《布鞋的故事》一诗中写道:“她们一针一针地缝/缝进了梦想/缝进了希冀/缝进了心灵手巧/缝进了聪明才智/缝进了她们一切的一切/鞋底才总是很厚很厚/针脚才总是很密很密。”以此来形容姑娘家缝的客鞋尤显恰当、贴切。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小伙子拜年回家,隔老远就会有人大声问:“看下打发些么子?”问的人翻出背篼,往往丢开其他东西不闻不问,却专拣那姑娘家缝的客鞋,仔细端详,啧啧称赞。若是拜年回来没有打发鞋,家人的心不凉半截才怪,那大多表明,姑娘已变了心了。

在黔江,拜年有很多讲究,小心闹笑话

长不过路,短不过年。一出十五,年就算过完了。而这拜年中的点点滴滴,便成了过年给人留下的最美好难忘的记忆。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永远地过下去,拜年也就这样永远地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