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秋风风陵渡,世间再无查良镛

对于金庸,我是从六本装帧粗糙的盗版书了解起来的。

我不喜欢看由小说而改编的电视剧,在我心里,再精良的电脑特效都演不出我对书中描写的武功招式的想象,更何况大部分电视剧为博收视率,更是画蛇添足般加了大量不必要的情感戏份。

初中时,我们家还住在市内,是一个复式结构的房子,为收藏父亲的藏书,二楼的一间斜顶小屋被专门装修成书房。在那个房间里,除了存放一个旧床垫,其他空间全被一个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庞大的书柜占满,由于书柜太高,有时为取阅高处的书本,甚至不得不借助于折梯。

萧瑟秋风风陵渡,世间再无查良镛

在网络游戏还未侵入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年代,那个房间成了我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而我在那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天龙八部》。

虽然在总角之年才开始读《天龙八部》,但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并不陌生。幼年时,我和我的小伙伴疯狂迷恋一种零食,那种零食说不上多好吃,但是吸引我们的是随之赠送的小画片,那个画片上描绘的,正是书中的主要人物。所以,当看到画片上的人物,以完整的故事链在书中呈现出来时,于我心中,也有了一种解谜般的满足感。

父亲的那套《天龙八部》足有六册,对于那时的我,读完六册书是一个大工程,况且是只有周末才有时间读的课外书。由于是课外书,父亲对我还有一个额外的规定,课外书只能在那间书房内阅读,所以在无数个午后时光,我都是躺在书房里的旧床垫上,借着从老虎窗中透进来的光争分夺秒的徜徉在书中的世界。

萧瑟秋风风陵渡,世间再无查良镛

我是一个怕“鬼”的人,父母工作忙,我们的卧室又都在楼下,二楼一般都是处于关灯的状态,每当我站在楼梯上,看着二楼漆黑的环境,心中总是浮想联翩。所以,每当我想回到书中那个“武侠世界”,都要用最快的时间跑上二楼再冲进书房,只有躺在那个旧床垫上,我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支撑我克服心中的恐惧,说来可笑,久而久之这竟成了读书前的一种仪式感。

对于我读这类书,母亲总是颇有微词,她总觉得影响学习,有那个时间,不如把学校规定的名著读完。而我,也因小时候看过张乐平老师的《三毛流浪记》,其中有描写一个孩子,由于在街边书摊读武侠小说而走火入魔,幻想自己习得轻功而从高处跳下不幸摔死的影响,在心底对读武侠小说这件事,不是那么有底气,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处在一种偷读的状态,每次读完后,都会在书上做好折页,方便下次阅读,小心翼翼的将它放回书柜高处,再把学校规定的名著放在显眼的位置,并定期更换,以此做掩护。可能是因为少年的逆反心,在那种状态下读的书印象特别深。

后来父亲无意中发现了我的小秘密,故意在整理书房时,将那套《天龙八部》放在书柜靠下的书格中,还在旁边放了一套古龙先生的《小李飞刀》。有了这一暗示,我看武侠小说就变的明目张胆起来,后来母亲也就不再过问。

看完那套书,我断断续续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大工程。而后,我又陆续看了许多其他的长篇小说,不管篇幅多长,我也不再害怕,始终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攻克下来,而那个小书房于我,就相当于灵鹫宫的藏书阁于虚竹,有着无尽的宝藏。

萧瑟秋风风陵渡,世间再无查良镛

那些书里的内容伴我度过了很长时间,萧峰的仁义、小宝的风趣以及虚竹的勤奋,都让我对我的未来有了一个模糊的设想。而杨过与小龙女在风陵渡的初遇,让我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男女之情又有了无限的憧憬。也许,在品行方面我能成为让当时的那个少年没有那么失望的人,查先生的作品如无声细雨般,对我起了不可磨灭的教导作用。

所以,我对于金庸先生,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他以精彩的文字,让我克服了对于长篇小说的恐惧,开始了阅读这条路。我曾想过,如果我读的第一本书没有那样引人入胜的内容,也许我还是会读书,但却一点不会那样快乐。

萧瑟秋风风陵渡,世间再无查良镛

今夜,惊闻查先生仙逝,虽先生淡出文坛四十余载,内心仍五味杂陈,思索良久只能以网上一句略显套俗的句子怀念先生——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