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西周建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

回族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小净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两手至腕部;洗两遍;漱口;呛鼻;洗脸;洗两手至两肘;抹头、抹耳、抹额;洗脚至两踝骨。大净,就是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禁吃污秽食物,讲究清洁卫生的道德要求,表现在饮食卫生上。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宁夏菜以回族风味菜为主体,也有部分汉族菜肴。它汇聚回族饮食之精华,崇尚清真、实在,尤擅长牛羊肉的烹饪。宁夏小吃品种多风味别致,仍以牛羊肉及内脏为主料。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回族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宁夏著名的传统面食。在首府银川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见到羊肉臊子面馆。据说是由唐朝初期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

中宁清炖土鸡

选用人杰地灵的宁夏中宁地区家养土鸡,经过精心烹制而成。其特点是:鸡肉亮白鲜嫩,口感筋道不肥腻,鸡汤清淡滑爽,配以平菇、面筋、粉条等佐料,原汁原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八宝茶

八宝茶,也称"三泡茶",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的传统饮料。八宝茶以茶叶为底,掺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抄糊饽

炒糊饽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泾源蒸鸡

没错,这就是近两年在宁夏尤其是银川流行起来的让众多食客口水流一地的泾源蒸鸡!看着黄澄澄的就喜庆,再点缀个绿绿的葱花香菜啥的,看着就想吃一口!推荐:银川六盘红饭店,泾源县城餐馆和农庄。

羊杂碎

烩羊杂碎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风味羊杂碎。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烩小吃

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浓浓的羊肉汤里烩上羊肉丸、夹板子、粉条、凉粉等,尤其喜欢吃汤里的夹板,是用面皮夹着肉馅油炸出来的一种小吃,味道美极了!

有菜就要有酒,关于喝酒,宁夏人说“盐池的酒,平罗的拳,到了贺兰你罢黏”。由此看来,平罗、贺兰人的拳应该是比较厉害的。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但是,关于黏,领教更多的却是中宁的拳。许多划拳的都要求干脆,他们这样调侃:一拳一个,把把清!一把不清眼窝捣青。或者三二胜一排排(或三杯或六杯)。

酒鬼们惯说的是“陕西的麦子——黄一片割一片。许多人划拳是一喝二搁三碰杯,即我输第一个先喝,输第二个先放下,争取第三个赢你,然后两人一起碰杯。一般来说只要输两个第三个对方主动要求陪一个,以示友谊。但有的人不干,说输了全是我的,干三不过。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中宁人在划拳喝酒方面,与众不同。即输一个不喝,拉一个,即力争让你也输一个后挑。如果再输一下,他加大赌博筹码,再靠一个,两个还不喝,还要再拉两个,叫“单吊二万”。这是典型的赌徒心理,不清账不服输,还要扒本。

划拳是个技术活,玩的是瞬间判断能力。有的人拳风不好,耍赖。最常见的有“慢三秒”,待你拳出来抓你。还有“扣扳机”,比如本来出的是四待收拳时扣回一指成了三。这样一来,双方各执一词,打起酒官司。

吃喝玩乐过新年 — 朔方行

所以,有人很反感,出来当裁判了,说“牌耍精神色耍胆,划拳耍得个指头子展”,展展脱脱来几拳,不要给别记赖。那个也不依,我拳划黄河两岸,酒喝五湖四海。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