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南北史演义》之隋史,作者在叙事、写景、抒情过程中,夹叙有朝代名、人名、树名、地名等取名细节的精彩描写,所取名字,其意念都与文字的蕴义有关。在用意上,有的为避讳不吉,有的为标榜圣位,有的为抵冲属相,还有的为暗喻私情。杨坚、杨广两代君主奇思妙想的取名典故和处事案例,已经载入史册,流传至今。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炀帝杨广为何将朝名由"随"朝改为"隋"朝?公元581年2月,北周亡,杨坚废静帝自立,百官拥至临光殿,升座受朝,国号随,改元开皇。杨坚的父亲杨忠,北周主宇文泰曾封杨忠为上柱国、"随"国公。儿子杨坚即位后,本应袭父封,号为"随"公。可是,他别出心裁地挑起了"随"字中间"之"(走字底)的生毛病。他迷信地认为,"随"字中箝一"辵"(之)旁,义训为走,作为朝名,恐有不遑安处的预兆,所以去噦作隋,想望升平。换句话说,"随"字中的"之",有"走"之意,"走"意味着趋向死亡,时间不会长久,作为朝名,恐怕会有不祥之兆,所以去掉这个不吉利的"之"旁,改用无"之"的"隋"字。

文帝杨坚为何将次子先取名杨英,后取名杨广?小名叫阿摩?杨广名字的来历,源自母亲孤独皇后的一个梦境:母亲生下他时,梦见一条金龙入室,红光缭绕,忽然堕落地上,跌断龙尾,变成一只老鼠模样,形大如牛。母亲猛然被惊醒,随即生下了他。他长得丰颐广额,头角峥嵘,母亲非常喜欢。到第三天给他取名时,母亲就给隋主杨坚(杨广之父)说起了之前的梦境,杨坚半喜半惊,仔细忖量觉得事出有因,似乎凶多吉少,但后事茫茫,毕竟难以预料,又见孩子眉开额阔,便取名为杨广。小字阿摩。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隋唐演义》描写给杨广取名的情节基本相似,也说,隋主杨坚听说孤独皇后产下儿子时梦见金龙摩天,便给儿子取小名叫阿摩,取大名叫杨英,意在为君者创业须英明。杨坚又觉得杨英之名蕴意并非全面,有一定局限性,不如叫杨广,意在创业虽须英明,守成还须宽广,这样,就把创业与守业结合起来,为君者就全面了。

隋炀帝为何听信术士盅惑,将都城洛阳改为东京?杨坚即位,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长安),杨广弑父,即位隋炀帝,初仍居雍州(长安及附近地区)。他向外扩张势力,公元604年杨广得了并州(今太原),自思闷居深宫,太无兴味,想继续出外巡游玩乐,可巧有应招入朝的著名学者、善于占侯算历之术的章仇太翼,向杨广进言道:"雍州地居酉,酉是属金,与陛下木命相冲,不宜久居。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且谶文有云:修治洛阳还晋家,陛下何不营洛应谶。"意思是:从方位来看,长安位于洛阳的正西方(酉,为正西方位),酉又属金,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金"克"木",陛下为五行之"木"命,正好相克,因此长安不宜久居。而且,谶(读趁音)书有"修治洛阳还晋家"的预言(暗喻你杨广应该迁都经营洛阳,把长安归为晋王经营),陛下为何不去经营洛阳而应验之?杨广听了章仇太翼一翻盅惑大喜,即留长子晋王杨昭居守长安,自己亲自率领妃嫔王公等,往幸洛阳,营建宫阙,并将洛阳改为东京。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炀帝杨广为何将"柳树"(垂柳)改作"杨柳"?历经千年,人们常把柳树称之为"杨柳",其中是有来由的:杨广自洛阳南巡江都(今杨州)途中,天气忽然暴热,好似盛暑一般。龙舟虽然宽敞,仍觉天气困人。岸上牵夫,统是挥汗如雨,不胜劳惫。炀帝亦为之深表怜悯,采用翰林学士虞世基之言,令汴渠(即贯通西安至杨州的大运河)两边堤岸,移惎(规划)栽种柳枝,号召人民,凡献柳一株,即奖赏一缣(丝织品),这时,柳尚未凋,百姓都掘柳来献,炀帝自己离船登岸,亲自种上一棵,作为首先创导,接着随从百官亦各种一棵,然后分给老百姓栽种,照柳(数)奖赏。百姓非常踊跃,越种越多,且随口编出歌谣道:"栽柳树,大家来,好遮阴好当柴,天子自栽,然后百姓栽。"炀帝杨广听了,满心欢喜,又取钱散发给百姓,并亲书金牌,悬挂于最高的柳树之上,同时赐柳树为杨姓,因此,后人就呼"柳树"为"杨柳"了。从此,柳树戴上了杨君主的皇名。不过,此为史书记载,杨柳之名,究竟是否自从杨广取名而得之,难以定论。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隋炀帝取名杨柳的故事,在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中同样也有记载: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船之人,护其阴凉;三则率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万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千里。

炀帝杨广为何谋害李浑李敏叔侄?隋王朝之世,李氏(李渊)当为天子的谶言非常流行,对此,炀帝杨广十分忌讳。时有方士安伽陀故意盅惑,上言劝杨广道:李氏当为天子,应杀尽天下姓李之人。正在犯忌的杨广,记起父亲在世时说过,曾做过洪水淹没都城,导致迁都大兴(长安)的恶梦,便由水淹都城,做起了三点"水"旁的文章,借故动起了陷害儉公、大将军李浑和侄子李敏的邪念。

隋朝的这两代皇帝都是幻想家,可惜靠想象办事太不靠谱了

认为李浑既姓李,"浑"字左边又是从水( 氵)旁,而且李浑的从子将作监李敏,小名叫洪儿,"洪"字又是从水( 氵)旁,他们叔侄在朝,势必成为倾覆当今朝廷的洪水猛兽,杨广的疑心越来越重。当时,李浑的冤家对头宇文述,正在参预朝政,得此消息,就向杨广诬告李浑潜图不轨,有意谋反朝廷。君臣一拍即合,最终杀了李浑、李敏叔倒二人,李浑宗族也统遭诛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