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入到融合,他們是這樣做到的!

移動互聯網異構接入網絡

1969年,阿帕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ARPANET)誕生,催生人類歷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以來,又一次影響全人類的偉大革命。經過幾十年發展,互聯網(Internet)為全球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和日常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而移動通信作為通信技術領域發展最快的一個分支,應用越來越普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來,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相互融合,形成移動互聯網,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技術革新和應用創新,全面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平臺。

移動互聯網依託各類不同頻段、不同制式和組網協議的異構無線網絡,將人們從桌面固定式機器前解放出來,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此同時,也帶來了通信手段、接入網絡、核心網絡、終端、業務以及運營商的異構性問題。目前,存在眾多的無線網絡技術,如小範圍通信覆蓋的WLAN、ZigBee、藍牙等,大地域範圍覆蓋的2G、3G、4G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空基平臺通信等,中等覆蓋範圍的WiMAX、WMAN和移動自組織網絡等。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特性不一、能力差別巨大的異構無線網絡,為用戶提供統一、可靠、體驗良好的通信服務,實現在任何地方自由地進行通信這一美好理想,是業界廣大從業人員不懈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接入技術日益多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用戶需求千變萬化,不可能用一種接入技術滿足所有場景、所有用戶的入網要求。不同的無線接入技術,有很多不同之處,如移動性、覆蓋範圍、業務特性、接入速率等,適合的場景也不盡相同,這些接入系統和網絡應該彼此共存,融合發展,而不是相互替代。只有在一個體系中綜合使用所有這些技術,通過各種接入技術的共存與融合,才能使得用戶靈活使用異構的網絡環境,享受泛在的接入服務,最終為不同應用提供需要的能力。因此,異構的無線接入網絡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種固有的重要特徵。

目前,主流的無線接入網絡主要包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局域網、無線個域網、移動自組織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以及認知無線網絡等。


移動互聯網融合控制

網絡融合控制是對網絡轉發行為、拓撲構建、虛擬化部署、功能服務化/標準化等進行的多層次、協同控制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變革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擴展,核心網絡承載以及各種異構網絡的接入均統一採用IP技術體制,網絡控制的重點不再是傳統的組網協議、用戶網絡接入等,而是針對網絡的動態適應性、快速部署性、客戶移動性、業務開發擴展性等進行設計,並重點考慮雲計算業務快速部署需求、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需求和M2M物聯網發展需求。網絡融合控制的技術特點包括以下5個方面:基於全IP的網絡控制、控制和承載分離、控制功能服務化、網絡控制引入虛擬化技術、網絡能力抽象及平臺化。



作者:劉千里 魏子忠 陳量 田永春 於全

書號:978-7-115-48769-8

定價:¥278.00元(點擊書封優惠購買)

本書全面介紹了移動互聯網的相關技術。

首先闡述了電信網和互聯網兩大主要陣營在網絡體系結構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地描述了一種具有普適性的移動互聯網參考模型;其次介紹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局域網、移動自組織網絡和無線傳感器網絡等各類異構的無線接入網絡;然後重點對SDN、NFV、網絡虛擬化、雲計算平臺以及4G/5G移動網絡控制等新興的網絡控制技術進行了闡述;隨後分別對鏈路層垂直切換、名址分離、應用層移動業務支撐等移動性管理技術以及分層、跨層QoS保障技術進行總結分析;最後介紹了無線資源管理、接入策略管理、端到端重配置技術和融合業務管理等異構移動網絡的融合管理技術。

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突出基本概念的分析和技術原理的闡述,反映了移動互聯網領域網絡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適合從事移動、無線網絡體系設計與研究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廣大網絡通信愛好者參考。

從接入到融合,他們是這樣做到的!


從接入到融合,他們是這樣做到的!


從接入到融合,他們是這樣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