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聚會總少不了大吃大喝,而肥甘厚膩的過食,再加上通宵熬夜、菸酒的“火上澆油”很容易讓我們的脾胃受傷。

  雖然節後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但節日裡所帶來的影響卻仍在持續,因此,這個時候,很多人容易出現腹痛、胃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按照陰陽五行學說,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及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

  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還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 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此外,脾胃還是元氣之本,而人身元氣又是健康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

  他在《脾胃論》中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內傷脾胃,百病叢生。”也就是說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明代醫家張景嶽也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圖書編·髒氣髒德》 中亦指出:“

養脾者,養氣也,氣者,養生之要也。”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那麼,長假歸來,我們該如何拯救自己的脾胃呢?

  粥養

  粥被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它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消化吸收,而且補脾養胃、去濁生清。

  如果將湯粥配上適當的中藥做成藥膳還能滋補強身。如,可根據當下初春時節肝氣旺盛的特點,在藥膳中加入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首烏粉等升發陽氣之藥材。

  小米粥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小米性味甘鹹,微寒,能和中健脾除熱,益腎氣,補虛損。抓兩把小米熬成清粥,能平補脾胃,也不會覺得飢餓。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栗子、桂圓、芡實、蓮子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粥。

  山藥紅棗粥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將紅棗用溫水泡軟洗淨,與粳米、山藥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時放適量白糖攪拌即可。紅棗為溫補良品,能健脾和胃,山藥能補脾之精,此粥更有鎮靜安神、祛溼解困之功效。

  山楂大棗蘋果湯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適合陽虛、氣虛、氣鬱、血瘀、平和體質。山楂兩片,大棗五顆,蘋果一個煮湯。胃酸過多的人,不要放山楂。

  這個湯酸酸甜甜,清爽又暖和,口味很好。讓胃暖洋洋的,糖分也足夠,如果節日飲食過多,一天喝此湯也不會覺得餓。很適合體質偏涼的人。

  蜂蜜柚子水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適合痰溼、陰虛、平和體質。

  把柚子打成汁,加蜂蜜,加溫水飲用。消食解酒,更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喝,西柚更佳。

  大麥茶

春節過後,如何拯救“受傷”的脾胃?

  大麥味甘、性平,能消積進食、平胃止渴、益氣調中、寬胸。大麥茶喝起來去腥羶、去油膩、助消化。吃多了肥甘厚膩的人,可以多喝點幾天大麥茶,有利於脾胃。

轉自:古今醫案雲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