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臘月二十一,掃塵當第一;臘月二十二,推碾又壓磨;臘月二十三,灶君上了天;臘月二十四,裁下紅紙寫下字;臘月二十五,掃墓來祭祖;臘月二十六,急忙備酒肉;臘月二十七,剃頭洗手腳;臘月二十八,糊窗掛年畫;臘月二十九,一切用物都備夠;臘月三十日,五香要撲鼻;臘月三十夜,一輪紅火升上天。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是在榆林神木、府谷一帶廣為流傳的童謠《臘月忙》,紅紅火火中,年到來了。

-壹-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月盡兒”是陝北人最忙碌的一天,貼完窗花貼對聯,忙碌的鄉民們有的還要去上墳燒紙,讓祖先一起感受年關到來的喜悅。忙不迭地回到家就要開始擔水、挖冰塊、打掃家、掃院、鍘草,做豬肉、做羊肉、做酥雞、炸丸子、蒸饃饃……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一天每吃一頓飯,都要放上一掛鞭炮以示吉祥。放炮的美差,自然是這家孩兒的,孩子們往往一掛鞭炮不足興,吃過早飯後便三三兩兩夥揣著鞭炮四下裡玩耍去了。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月盡兒”到初一的日子,是百無禁忌的,大家都喜洋洋的,任憑孩子們肆意妄為,他們不用管也無須管,因為年茶飯的香味兒很快就把孩子們吸引回家了。

-貳-

除夕的晚飯是再豐盛不過了。

油糕的美味兒自不必說,這是年三十桌上必有的。“糕”和“高”同音,陝北人愛吃糕圖的就是這個好意頭。不光過年吃,平時過生日、款待貴賓的首選都是熱騰騰的油糕。油糕的製作原料是陝北特產的軟糜子碾成的黃軟米。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艾軍成

人們壓米成面,用水拌溼,團成團,上鍋大火蒸熟。此時的糕,又軟又黏,其實已經可以吃了,饞嘴的孩兒們會迫不及待切下蒸熟的糕加點糖或者蜂蜜吃上幾口。蒸熟的糕面稍微冷卻,在不燙手的時候就要在案板上揉,做出各種造型。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在榆林,南北縣市區的油糕吃法往往不同,南部的老鄉們喜歡在糕中包上棗泥餡、豆沙餡捏成三角狀或包上蔬菜捏成餃子狀,謂之“節節高”,北部的老鄉們則喜歡在糕中捲上棗泥再壓片,謂之“早高”。糕在油鍋裡一炸,不僅更香更糯,焦黃的外皮酥脆,還有“熗三十”的意在裡頭,這一熗頗具儀式感,有驅邪避災的“功效”。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豐盛的年茶飯,炸油糕領軍,更有燒肉、炸丸子、酥雞、拼三鮮等特色美食齊齊擺上桌。月盡兒下午這頓年茶飯必須要有剩餘,因此種類繁盛,有“五魁”或“八碗”肉食領軍,再配上各種炒菜美食。這飯要吃到初一還剩很多,意吉慶有餘。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叄-

在農村,吃過晚飯後,人們會在“灶王爺”“土神”和碾磨上分別上香;在大門內外兩側放冰塊、炭塊,用於“鎮大門”;在家門的兩側放鍘刀、擀杖,用於“鎮家門”;有的人家會“打醋罈”,在火紅的炭塊上灑醋,產生醋蒸汽燻蒸家裡和室外。根據榆林民間老話,姜子牙封神時,給自己封了個醋罈神,給千家萬戶禳災鎮邪。其實,春來萬物復甦,微生物也開始滋長,“打醋罈”可以殺菌,足見老古人智慧。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除夕夜有些人家會在石磨頂放一碗清水讓其冰,哪方凸起小冰鼓,預示哪方來年雨水多,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夜深人靜時,站在高處看全村的燈籠,燈籠發出的光明亮平穩則預示來年平安吉祥,忽明忽暗則預示來年有不祥之兆;過去在“月盡兒”黃昏開始,有神官、陰陽出山“收法”“品山”“觀天象”習俗,現在農村仍有一些閒不住的老漢吃飽後,悄悄出來散個步,在遠離村莊的高山上靜靜觀察,觀雲、聽風,細品大自然悄悄給予的各種徵兆,預測來年社會、人生、雨水、收成等。

-肆-

“月盡兒”這天的晚飯會從掌燈時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讓人幾乎沒有多少時間放下碗筷,因為吃年夜飯和守歲幾乎是一體的。唐代孟浩然詩中說“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閤家團聚、圍爐守歲,享受天倫之樂,其中包含的是親情,融入的是古老的傳統文化。“歲暮,家傢俱餚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這是自古以來國人的習俗。守歲是對過去時光的眷戀,也是對新年到來的美好期盼。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在陝北窯洞中守歲、吃年夜飯,通常一家老小圍坐在一盤大炕上,炕桌上擺滿美食,巧手主婦隔上一會兒會添加一些美食或米酒端給自家的老人和孩子,家中晝夜燈火通明,歡聲笑語不斷。為了打發漫長的時間,人們會男女老少齊上陣,在年三十晚上包餃子,等到子時一過,再大家一起吃餃子。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人們也會在玩耍、遊戲中消遣時間,陝北人除了打麻將、擲骰子等常見的遊戲,還有一些古老的紙牌遊戲流傳下來,如頂棍兒、飄葉子等。熬夜打盹兒的孩子們為了驅走自己的瞌睡蟲,會時不時出門零散地放上幾個鞭炮。現在電視上有了春晚,人們自然多了一項選擇,電視打開,節目演什麼不重要,能把歡聲笑語帶來就行。

凌晨的鐘聲一響,大多數人就開始迎接自家的灶馬爺回家了,一時鞭炮齊鳴叫,禮花四起。

-伍-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在陝北,送灶的時間統一,迎灶的時間卻各縣、市、區都有自己的講究。迎灶的日子,在全國也十分不一,有初一,也有初四,人們有時還會講究“送灶早、迎灶遲”。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在榆林,有的縣(市)區人們會在初一迎灶,可能對離家太久的灶馬爺有些想念,盼著他和自己一起享用豐盛的年茶飯。而有的縣市區,迎灶還會推遲到正月二十三,例如綏德等地,這樣自家的灶馬爺能放一個長假,更為怡然。

總之,一迎一送體現人和神靈之間的關係密切和諧,來往間頗有人情味。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鞭炮聲聲,年意濃濃。辭舊迎新的鞭炮在陝北被稱為“開門炮”,驅散舊年的所有疾病與晦氣,鞭炮聲越響亮越吉祥。鞭炮聲漸漸散去後,家家戶戶門前鋪滿炸碎的鞭炮紙,一地碎紅、燦若雲錦,在紅燈籠的映照下,家家戶戶“滿堂紅”。

李苗苗丨爆竹聲中一歲除

新的一年到來了

陝北人的紅火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