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建議大將改變作戰對象,取得了攻佔名城殲敵4萬大勝利

自城南莊會議後改變了粟裕率軍十萬下江南的戰略思想,在中原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粟裕立下軍令狀:殲滅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五軍.粟裕率華野第一兵團在中原東奔西逐,企圖捕捉邱清泉的第五軍.可邱清泉狡猾異常,在近兩個月裡都沒成功,陳士榘唐亮集團原歸劉鄧指揮,為了殲滅第五軍軍委命陳唐集團受粟裕指揮.針對此情況陳士榘、唐亮建議粟裕"勿以固定對象或固定地區所限......."

上將建議大將改變作戰對象,取得了攻佔名城殲敵4萬大勝利

開國上將陳士榘在回憶錄裡記載了此事:

5月30日,我華東野司率領一、四、六、特種、兩廣縱隊,由東起張秋鎮、西迄新莊集之間,在原留魯西南之中原野戰軍十一縱策應下渡河;6月2日全部渡過黃河後,準備會同西兵團三、八、十縱隊圍殲邱清泉兵團。但是邱清泉猾得很,他和其他敵酋鑑於屢吃分兵作戰的苦頭,發覺我野司所率部隊渡過黃河,立即收縮麇集於定陶、城武一線固守,另又匆忙將原來位於臨沂的八十三師調至金鄉,淮南的六十三師一百八十六旅調至商丘,蘇北的七十二師及淮南的二十五師分別集中到新安鎮、徐州待命策應,企圖集中優勢兵力,迫我在魯西南決戰。這樣我軍雖在6月5日及13日曾兩次準備圍殲敵五軍和七十五師,但均因敵人步步為營,固守陣地,使我不能分割包圍,因而正在考慮放棄原定作戰計劃。粟裕6月9日提出“以三、八縱一部佯攻開封,吸引其增援”,徵求我和唐亮的意見。我們兩人考慮後,立即於10日答覆:目前“以避開魯西南轉入敵之側後,調動敵於運動中殲擊為有利。”並提出:“勿為固定對象或固定地區所限,免貽誤戰機”。敵變我變,鑑於邱清泉集團兵力過於靠攏,無隙可擊,而敵人又把注意力放在黃河南岸的華野主力方面,開封城中和周圍敵人兵力不多.野司根據毛主席關於“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粟裕當機立斷,決定改變原在魯西南殲敵的決定,命令我們出敵不意,奇襲開封,藉此分散魯西南諸敵:以便在運動中尋機殲敵。

上將建議大將改變作戰對象,取得了攻佔名城殲敵4萬大勝利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長的王德少將在文章也寫到此事:

在豫東戰役發起前,粟裕渡黃河南下其基本意圖是一心一意要消滅敵邱清泉的第五軍,但邱清泉很狡猾,與七十五師等部密集靠攏,我軍不好分割,粟裕先後幾次提出好幾個作戰方案,均不能實施,不好打。粟裕日夜焦慮,冥思苦想多種方案,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當其於1948年6月9日提出新的作戰方案徵詢陳士榘、唐亮的意見時,其中第二案提出:“以三、八縱一部佯攻開封,吸引其增援”。陳唐兩位首長經過認真思考討論後, 由王德將他們討論的結果,起草一份較長的覆電於6月10日發給粟裕、張震。其主要內容是:“目前敵我在魯西南成為膠著對峙狀態,敵異常警覺,且有預定部署準備,正面不易殲敵”。因此,“一般的避開魯西南轉入敵之側後,調動敵於運動中殲擊為’有利。”並提出:“在目前中原整個作戰方針上,應掌握戰機,以殲滅可能殲滅之敵有生力量以削弱敵人,錯亂敵人部署,造成敵人錯覺,捕捉殲敵主力有利條件與機會為有利,勿為固定對象或固定地區所限,免貽誤戰機形成敵我主力長期對峙反為被動不利。”粟裕接此電後,於12日決定放棄在定陶打五軍的計劃,並要陳、唐:“偵察開封情況,始後;或由你們奔襲開封,殲滅守敵;或佯攻吸敵回援,在運動中殲滅之。”15日粟裕最後定下決心:“先打開封,後殲援軍。”並下令陳、唐:“包圍開封而攻佔之.”中央軍委17日覆電,“完全同意16日電部署,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由此可見,陳、唐的建議對粟裕改變打五軍的決心,並定下打開封的決策中,起到了促成和關鍵的作用。

上將建議大將改變作戰對象,取得了攻佔名城殲敵4萬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