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最後的祕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江奉化溪口境內居然深藏著浙東最後的秘境,本期特推出系列之二

《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奉化區溪口鎮是著名的千年古鎮,也是蔣氏故里,有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雪竇寺,千丈巖飛瀑等著名景點。但是大家很少關注溪口境內的幾個傳統歷史文化名村,他們分別是千年石門古村,蔣經國外婆家巖頭古村,蔣介石外婆家葛竹村,王羲之後人聚居地棲霞坑村。這些古村落群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浙東大地上,古村之美遠非幾段文字可描述可解讀,每一個古村都是一個故事,都是一幅畫卷,都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記憶。讓我們循著時光的腳步慢慢走近這些大山深處的古村落去一探究竟。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葛竹村位於溪口鎮西,北鄰餘姚,西界嵊州。據《葛竹王氏宗譜》記載,王氏始祖王敬玘,唐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任明州刺吏,致仕後隱居奉化連山鄉萬竹(今屬大堰鎮),其五世孫王爽遷居葛竹,被奉為葛竹始遷祖,至今已綿延30餘代,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葛竹村原屬嵊州,民國時劃歸奉化,舊時也稱仙筆鄉。葛竹是蔣介石母親王採玉的出生地,也是蔣介石少年讀書之地。王氏宗親王震南、王世和、王惜寸等曾在國民政府任職,故現在村裡有許多臺屬。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目前葛竹村很多地方仍保持古色古香的風貌,村裡一批清代及民國建築保存還相當完好。如:蔣介石的外婆家上三房,坐落在村南,為一典型的多家共住的三合院。天井全用鵝卵石鋪就,其照壁施有山水人物彩繪。該院落為重簷硬山頂,五馬頭山牆,為典型的清中葉建築,其廊柱柱頭浮雕蝙蝠、花卉等,柱礎為如意瓜稜狀,反映出院子主人祈求福廕、生活如意的良好意願。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從上三房上坡數十米,有一幢全村最顯眼的房子,叫明德堂,其東北臨村,西南緣山,遠看如鶴立雞群,鄉人通稱洋房子,外觀以傳統形式為主,青磚粉牆,黛瓦結頂,但受外來文化影響,屬於近代改良性建築。其山牆已不是常見的馬頭牆或人字牆,而是將觀音兜演化為半圓形有肩式,這種形式在民國建築中較為常見,但在我市保存完好又如此規整的僅此一處。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宅主王震南(1893-1963)族名良漢,別字子沛。王震南為蔣介石母王採玉的堂侄,蔣介石的表弟系蔣母王採玉的堂侄,浙江省立法政學堂畢業。1924年到廣州,任黃埔軍校政治部軍法處軍法官,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軍法官,廣州衛成司令部上校軍法官,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法處少將軍法官,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少將軍法官。1930年1月任軍政部陸軍署軍法司中將司長。1936年7月授陸軍少將。1941年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軍法執行監,1946年後任徐州綏請公署軍法處長,陸軍總司令部軍法處長。1948年秋,王震南迴家安葬了抗日戰爭期間暫暦著的父親,離開上海在香港九龍居住。1951年到臺灣,辭去公職,不向政事,直到1963年在臺北去世,享年71歲。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此宅始建於1936年,1949年王震南去臺後,由其內侄單樂山居住管理。此宅依山勢而築,拾級而上為牌樓式大門,門楣匾額上題“山高水長”四字,系王震南手筆。進入大門過月洞門,即為正門,正門為垂花門式,灰白光滑石門檻框,上書額“居仁由義”,落款為“王震南謹書”,筆墨豐厚,字跡雄健。居宅坐西南,朝東北,為三合院式二層樓房,佔地1000多平方米,呈品字形分佈。正屋三間,重簷硬山頂,通面闊16米,通進深13.25米;左右為廂房,二間一弄,傳統形式,通面闊12米,通進深8.9米;前後為天井。廂房與正屋間有迴廊相連,雙軒捲棚,龍骨飾頂,氣派非凡。其內部結構緊密,木結構的柱、梁、牛腿、雀替等處都是精雕細琢的以三國故事等為題材的工藝木雕,刀法細練,形象逼真;門扇的裙板部位均以淺浮雕雕有歷史人物故事,以詩配畫,內容豐富,花紋圖飾,流暢精美;榫卯貼飾也別有風采,都是富貴吉祥的圖幅:鳳採牡丹、麒麟送子、玉堂富貴、松鼠葡萄等等。臥室內陳列著蔣介石和宅主在溪口、葛竹時的生活照片,因蔣介石曾在此留宿,故宅內還設有“總統房間”和“美齡浴室”。廳堂內設有壽屏一套,雕刻精美,由邵力子撰文,可謂歷史珍品。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村口北側的王氏宗祠溯源堂也別有風味,溯源堂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面對青山綠水。溯源堂的右前方是一座形如筆架的山峰,當地村民習慣叫筆架峰,山體秀美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常對山峰互相呤詩作畫。溯源堂的正前方是一座岩石裸露的山,半山中有一天然形成的山洞,村民又稱仙人洞,相傳為八仙當中的呂洞賓曾隱居此處煉丹修功。溯源堂分前廳、後堂,四廂六廊,中有天井,戲亭。其前廳廊屋捲棚飾頂,後堂金剛柱粗44公分,結構為穿鬥與抬梁相結合,戲臺4.6米見方,稻桶頂,上有彩繪,描有八仙及大象等動物圖案,角柱有戲曲人物鏤空浮雕。堂中存有《溯源堂記》圍屏,為蔣介石外公的父親王毓慶撰寫。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武嶺學校葛竹分校在王氏宗祠溯源堂的東首,建於1934年,計1900平方米。門樓上原有蔣介石題“武嶺分校”,“文革”時被毀。校內一座二層教育樓,重簷歇山小青瓦頂,分七開間,其正間為講臺,次間實為樓梯間,其他為教室,廊柱上雕刻有獅子、牡丹等圖案。教育樓後為食堂,學校操場、庭院內有高大的白果樹和廣玉蘭等花木,操場前平屋7間,為教師辦公和宿舍之用。目前經過修繕已恢復舊貌。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葛竹古村處在四明山深處,這裡崇山峻嶺,尖峰如削,山間茂林修竹,溪流澄澈見底,繞村而過,村周遍植桃、梅,每當春日,果花與山花併發,水聲和鳥語共鳴,儼然桃源仙境。據《王氏宗譜》記載,葛竹村周原有仙洞石枰、古寺虯松、龜峰積雪等十處村景,文人各有吟詠,如後者中有句雲:“日出渾疑銀瀉地,煙消幾訝玉成容。鬥開梅蕊光添白,明掛松釵翠點濃。”村後高椅山上有20餘株合抱粗的松樹叢立,聳入蒼穹。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二《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

葛竹村西隔四明山脈南延的一列大山,便是王羲之隱居地、卒葬地——嵊縣金庭一帶。葛竹建村前的唐代,有一條“浙東唐詩之路”東支線,從嵊縣金庭翻山進入當今葛竹村一帶的西晦溪谷地山道,詩人們行遊徐鳧巖等雪竇山勝景及四明山腹地諸景之後,在山麓溪口剡溪乘舟東去,順剡江——奉化江,抵達當時中國四大海外貿易港之一明州。葛竹通嵊縣的千年古道,恰是“浙東唐詩之路”東支線的入口。另外還有百步介古道好久無人行走而廢棄不能通行,在2014年村委會為開發旅遊業重新開闢這些古道,讓這些古道又恢復了生機,百步介古道從葛竹村開始路經長亭灣,桐樹灣水庫,山峰龍潭,跌水巖,潘家坑再回到村中,全長10公里。這些古道如今已成為著名詩路的見證物。歲月滄桑,人生如夢,葛竹古村久遠的歷史和人文遺蹟都給人留下一段史話,作首小詩曰:"

千年時光如夢中古道悠悠憶往事物事人非皆已去葛竹古村換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