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

本文摘自廣府人雜誌報道,歡迎閱讀。

提琴屬於西式弓弦樂器,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現代管弦樂團絃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小提琴音色優美,接近人聲,音域寬廣,表現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佔有顯著的地位,為人們所寵愛。

廣東音樂深受嶺南文化“折衷中西、融匯古今”之特色的浸潤,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從上世紀初開始,用於創新的廣東音樂前輩大家紛紛嘗試使用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樂進行合奏,對二胡等傳統樂器進行革新,豐富音色及增強表現力,同時在創作技法上大膽吸收交響樂等外來曲種的優勢。這些創新之舉使得廣東音樂飛越五嶺遠渡重洋,在全國乃至海外迅速傳播開來,征服了無數聽眾。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用小提琴演奏廣東音樂,司徒夢巖可謂第一人。他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造船專家,也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製造家演奏家之一 。他在小提琴的“洋為中用”方面首開先河。上世紀20年代,司徒夢巖就曾以小提琴來演奏廣東音樂並錄製了唱片。

在司徒夢巖之後,他的學生呂文成、尹自重等人,不僅繼續用小提琴獨奏廣東音樂,而且把小提琴引入了廣東音樂及粵劇的伴奏樂隊之中。粵劇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由古腔轉為粵語後,小提琴在樂隊伴奏中憑藉悅耳的音色逐漸取代了二絃而處於“頭架”(領奏)的地位。

20世紀30年代,在廣東音樂和粵劇界使用小提琴已十分普遍,並且小提琴等外來樂器“已經逐步‘地方化’,其中包括‘定弦’和演奏方法,與原來

西洋小提琴已有區別……“為此,廣府有關專家進行一項新探索——製作出適合廣東音樂的小提琴

從製作角度來看,小提琴演奏廣東音樂定調需要調低,整個琴受到的張力、拉力都會相應變化。這就需要設計出一把完全不同的提琴。把外來技藝和本土文化結合在一起 ,嘗試讓提琴奏出最具本土風味的廣東音樂。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2017年8月,英國絃樂雜誌《Strad》發佈了一則消息:華裔制琴大師曹樹堃獨創了一款廣東音樂小提琴,這款小提琴的琴頭樣式為手工雕刻的龍頭造型,採用了傳統的廣東音樂調音(FCGD)設計,具有較高的琴頸角度和琴碼,並且厚薄構造要比原來西式小提琴輕盈,而這個設計旨在因應樂器在調低音高後的張力和結構改變,仍然保留原有的穿透力和共振,讓曹氏小提琴的音色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這是當今獨一無二的中國龍琴。它既能夠進行“經典重現”,全方位展示廣東音樂的經典韻味和人文精神,又能讓我們從經典的力量出發,尋找廣東音樂再次勃發的動力。

小提琴在廣東音樂及粵劇演奏中的實踐,正是廣東地區傳統音樂及粵劇演奏中的實踐,正是廣東地區傳統音樂文化在小提琴這一樂器上的具體體現,並且使

小提琴這一外來樂器具備了廣東地方音樂色彩的文化特徵。

小提琴常見的琴頭樣式是由旋渦構成,螺旋的圈數是三圈,均衡分佈在兩側。小提琴美麗動人的旋首,並不拘泥於規格和尺寸,但要求美觀蘊含於鮮明的有序,避免刺眼的雜亂無章。有些歐洲老琴琴頭就不是旋渦式的而是以人物或者動物為樣本雕刻琴頭。這些琴頭雕刻出來非常別緻,增加了小提琴的特色氣質。曹樹堃倚古創新,大膽取捨,雕琢出流暢有序的龍頭樣式,使琴頭既富有生氣和中國特色,又與小提琴的整體風格相互協調。這款造型全新演繹的中國流派廣東音樂小提琴,為弓絃樂器發展史增添新篇,也為世界文化寶藏增添中國特色內容。

曹樹堃,1956年出生於廣州。1977年開始在廣東樂器廠從事

小提琴製作。1985年5月自費到美國深造。1986年,曹樹堃製作的提琴獲美國第七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音質優異獎。1989年以傑出藝術家身份取得了美國永久居留權。他製作的提琴被公認為“音色優美、穿透力強”且“古典優雅”。他曾數十次獲獎於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並創下了在美國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中六次參賽五次獲音色獎的驚人記錄。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初見曹樹堃,是在2013紐約蒙特音樂展覽會(Mondomusica New York 2013)。這是意大利展會系統主辦的國際展覽會,是國際上最好的小提琴盒絃樂器製作展。該展覽會還致力於分享與古代傳統小提琴相關的價值觀,研討音樂界最新的發展趨勢,重點是普及音樂教育。該展覽也是世界絃樂最重要的市場,是新買家聯繫製作商的最佳平臺,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的100家參展商會。展會現場商家雲集,買家踴躍,試琴議價,熱鬧非凡……我走進曹樹堃的攤位,只見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引人注目,正在為買家試琴調音,忙得不亦說乎。我想這位就是曹樹堃了,上前一問,這人卻說曹大師到朋友的攤位串門去了。我圍著偌大的展場轉了幾圈,在這個“聯合國”式的喧鬧人叢中,尋找我想象的曹樹堃……突然,一雙明亮的眼睛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見一位中年亞裔男士坐在一個安靜的位置,注視著整個喧鬧的展場,彷彿在探索著什麼奧秘。一問果然是

曹先生。真是“從裡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等偏高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目光,白皙的膚色,清癯的臉龐,儒雅的氣度,這就是我的初見印象。

曹樹堃小提琴的緣分,用他的話來說,是一個偶然。自拉二胡的爺爺起,再到在私夥局中做薩克斯樂手的父親,使曹樹堃對音樂有了天生的敏感。他在1974年下鄉做知青的時候,很快考上了番禺縣文工團的樂隊首席拉二胡。同樣因為這一既能,他才跟自己想都沒想到的小提琴製作拉近了距離。曹樹堃自幼酷愛文學、歷史、哲學,特別是中國古典詩詞。近年來他熱衷於古體詩創作,出版了《二曹詩集》,撰寫了《詩化老子道德經》,他的詩歌常在美國《星島日報》發表,頗受讀者歡迎與好評。曹樹堃還創辦了一個名為“詩的廣場”微信群,成為一名多產的詩人,每日與詩友在網上唱和,好不快活。我很欣賞他的近作,七律《竹詠》:“風吹雨打葉更稠,白杆千姿立清幽。有情曾染香妃淚,無意被封瀟灑候。制甲作冠君王贊,斫牒成簡萬古留。何須咬定青山石,渀蕩江河替扁舟。”該詩立意新穎、情感豐富、哲理明晰、瀟灑奔放,可謂佳作。或者說,恰如其人其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

曹樹堃還在悉心鑽研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力圖讓古老的東方智慧融合到他的提琴製作的實踐中,打造有中國特色的高級小提琴,為世界文化寶藏添磚加瓦。

曹樹堃赴美后,因為天資聰穎,得到一位“洋伯樂”的賞識,先後進了著名的羅蘭琴行和魏遜琴行,開始了專業的修琴和制琴的學習,並考進了餓亥俄州奧伯林大學的古琴修復專業培訓班,拜著名的提琴修復家漢莎·偉夏以及世界級仿古制琴家貝洛尼為師。這是兩位大師開授的首期培訓班,共有19位學員,其中曹樹堃是唯一的亞洲人,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學員。如果比喻這是古琴修復技術的“黃埔學校”,曹樹堃他們就是黃埔一期的學員。後來,這批學員都成為頂尖修琴制琴高手,遍佈世界各地。如今導師已逝去,但歷屆學員們自發維繫了年度聚會,在一起交流制琴心得體會,研討行業最新動態,逐漸成為北美一項有影響力的專業學術活動。最近,

曹樹堃時隔30年重回奧伯林大學,觸景生情,很是唏噓,作七律一首紀之。《重返校園有感》:”三十歲月似飛翔,迴歸校園譜華章。綠茵偶遇新識鳥,丹桂依然舊時香。西派樓堂感峻偉,林蔭老鼠陪清涼。又一時間桃園地,他朝也許是吾鄉。“這裡就是他專業生涯的起飛初地啊!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發展靠自己。提琴製作的流派很多,一般認為意大利是小提琴製作技術最好的國家。十七、十八世紀,意大利制琴師創造了一個聲音奇蹟,製作的小提琴的發聲原理是極微妙的。意大利當年那些大師制琴都是有原則的,只是後來失傳了。他們根據這些原則製成的小提琴,音色絕倫,經久不衰,流傳至今成為古典名琴。在兩位大師指導下,通過維修古琴,曹樹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名琴。他找到一種特殊的方法,敲背辨音去閱讀古琴。他正是通過對百把名琴“敲背”,悟出意大利古董名琴的聲音原理和製作原則,參透了意大利人做琴的技巧,摸索出來一種”敲擊音制琴法“,獨闢蹊徑,繼承和發展了古典意大利名琴的製作技術,繼續書寫這個聲音奇蹟,可以製作出音色堪比古典名琴的中高端小提琴,成就斐然。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10多年來,曹樹堃一直致力於”仿古名琴“的研製,以仿製傳統的意大利斯特拉第瓦利(Antonio Stradivari)及瓜內利(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名琴為主。因為歷史遺蹟證明了它們是歷史上最優秀的提琴製作作品。曹樹堃省吃儉用,購買了幾把古典名琴,其中一把斯式琴是1681年製成的,曾為拿破崙所擁有……他仔細研究原作的藝術精髓之所在,根據這些提琴的結構和工藝特性來仿製這些偉大的意大利制琴家的曠世傑作,特別是力求重現那些世界一流樂器的聲音特色。他儘可能按照原作品的木材特點去選材,嚴格參照原作的外型弧度及厚薄變化,更重要是精心參照原作的油漆分量、色彩及質感,以求達到最佳音色效果。

通過批量仿製古典名琴,曹樹堃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了高超的製作工藝,制琴技法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使他能夠根據演奏家的音色愛好,為演奏家”量身打造“令其滿意的提琴。也就是說,他可以改變一種特地的小提琴模式,以滿足顧客對音調的喜好。這標誌了曹樹堃的制琴水平從“曹氏模仿製造”走向了“曹氏自主創造”的新高度。廣東音樂小提琴就是“曹氏自主創造”的成果之一。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著名制琴家們的名字總是跟世界一流的演奏家們聯繫在一起。讓曹氏仿古名琴這一品牌進入一流演奏家視野的,是1999年在舊金山戴維音樂廳發生的著名的“斷絃事件”。譽滿國際樂壇的小提琴家尼可·肯尼迪(Nigel Kennedy),正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同臺表演的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正在激昂的演奏之際,肯尼迪手中那把價值百萬美金的“瓜內利”小提琴的一弦突然崩斷,全場驚呼、混亂異常。就在此時,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首席馬克·沃爾克集中生智,將自己手中的曹氏仿斯特拉第瓦利的“施華”遞了過去,肯尼迪用這把琴拉完了第一樂章。知道第二樂章,他才換回了自己“瓜內利”。當時身在廣州的曹樹堃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告知了肯尼迪對馬克·沃爾克說的話:“替我打電話好好謝謝他(曹),更請告訴他,他的琴可以和格利蒙那人兩位巨匠(注:斯特拉地瓦利和瓜內利)的古名琴媲美,他攀上頂峰了。”

200多年來,提琴演奏家和提琴製作家們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最好的現代琴是否比得上前輩大師諸如斯特拉第瓦利等人的百萬名琴?斯特拉第瓦利等人的百萬名琴?斯特拉第瓦利的現存名琴,如今在市場上的拍賣價已逼近2000萬美元的天價。2013年,在紐約的Cooper Union音樂廳,國際權威機構和著名電視臺聯合舉辦了一場業界舉世矚目的現代小提琴對決斯特拉第瓦利古典

小提琴比賽。這些參演的意大利名琴都有數百年曆史且身價百萬。經演奏家及專家精心評判篩選入圍的11把現代小提琴分別與3把斯特拉第瓦利古典小提琴進行矇眼閉目對決測試,由10個專家評審進行了4輪演奏及評分。其中曹樹堃製作的現代小提琴在音色方面獲得一個項目第一名、兩個項目第二名,總分排名第二,表現最好的一把斯特拉地瓦利古典小提琴總分排名第三,而在每個項目的細分排名中只有兩把斯特拉地瓦利古典小提琴進入前三名。也就是說,曹樹堃等人制作的現代小提琴完勝斯特拉地瓦利古典小提琴。為此,紐約《世界日報》發表了大篇幅的報道,通欄標題打出“現代小提琴對決斯特拉地瓦利小提琴,華裔制琴師曹樹堃打敗意大利數百年百萬名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名言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曹樹堃“仿古名琴”所取得的成就。由於在閉目測試中,音色表現尤為出色,曹樹堃的琴當場就被一位提琴收藏家以高價購買。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斯特拉第瓦利古典小提琴的聲音是無與倫比的,每個提琴演奏家都以擁有一把斯特拉第瓦利小提琴為榮,而且很多專家都認為現代小提琴是無法超越其聲音的。這次比賽的結果完全打破了這些成見。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離宗,一戰成名,
廣府人曹樹堃超越古代大師,成為當今世界頂尖制琴巨匠之一。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早在1993年,曹樹堃就在美國自立門戶,創立美國曹氏提琴有限公司,同年會廣州番禺開設提琴製造工廠。他收徒傳藝,培育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業界稱“曹家軍”,其中不少人已經在國際提琴專業比賽連續獲獎。這些人才輩出的成果也引起業界的關注,請求曹樹堃在專業交流會議上介紹經驗。

最近,我走訪了曹樹堃在廣州番禺區的史考特·曹氏樂器廠,這兒有一個由幾十位制琴工匠組成的工作團隊,在這裡製作並完成各式提琴,制琴的每個步驟都由曹樹堃本人設計和嚴格檢查。所用的木料也都是由他挑選出來的最上等的歐洲板材,面板主要是意大利雲杉,背板選用波斯尼亞楓木。

工匠們以精湛的手工工藝及曹氏獨特的“敲擊音制琴法”精確調音制琴,油漆則是用曹樹堃親自調製的獨特配方來塗刷,油漆則是用曹樹堃親自調製的獨特配方來塗刷。音色是曹氏提琴的特長,油漆是音色最終成敗的關鍵,我想:這裡有曹樹堃的獨門絕技。

曹氏|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道)

提琴製作是極要求手工的工藝技術,大師們的作品都在制琴工作臺上完成的。我來到了曹樹堃的工作臺前,這張木臺是定做的,尺寸適中,皮實耐用,但略顯簡陋。曹樹堃一用就是10多年,完成上千把琴的製作或調試……這些琴都是大師級的作品,假以時日,將來也會像那些古典琴一樣彌足珍貴。我坐到曹樹堃的工作臺前,體驗了一下怎麼制琴。只見檯面遠端放滿了各式膠水瓶罐。靠牆一邊安放一個長方形木座,插放各種木鑿和鑽頭,一盞摺疊式工作燈正好照射檯面工作區域。牆上掛滿各式中西結合的木工工具、模具、量具和圖紙,頭頂上空掛滿各式成型晾乾的提琴。小提琴手工製作工序很多,包括選料、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合琴、隨琴、刻頭、裝頭、油漆、裝配等工序。

每個部件都需要有精細的尺寸,打磨到位……如果其中一道工序出現了不規則,後續的工作也不好進行。這種精細木工的手工製作方式,要求制琴師耳聰目明、心靈手巧。就拿刮板工序來說吧,刮板對琴箱的共鳴影響比較大,要由有經驗的師傅來操作,成型尺寸要精確,弧度的高低程度要適中。如果製作不當直接影響到小提琴的音質。我感到:每一道工序都很考究,也很難,要成為一個制琴大師真的很不容易啊!可以想象:在這簡陋的工作臺上,曹大師幾件薄薄的板材,幾根粗細不一的木棍,用簡單工具雕琢加工成型,手敲琴背辨音調整完畢,再刷上油漆,掛上琴絃,就成了價值不菲的高級小提琴,簡直就是一個點石成金的魔幻工程啊!

過去三四百年,小提琴製作都是西方人的天下,18世紀意大利的克雷莫納是一個高峰。近20年的制琴發展突飛猛進,形成了整個制琴史的另一高峰。中國的小提琴製作在攀登高峰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現在小提琴“Made in China”是提琴製作的一個新革命。中國的提琴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很好的口碑,全世界學生小提琴的市場中80%都被中國佔領了。現在中高檔演奏家級別的琴業慢慢在增加,以曹樹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製琴家制作的小提琴,在聲音上已經超越了歐美的制琴家。美國國際小提琴製作比賽相當於小提琴製作的“奧運會”,在最近兩屆的比賽中,聲音方面的獎項,中國人得獎佔據半壁江山,前一屆的20個聲音獎,中國人拿了11個。這就是21世紀的中國呈現的大國工匠大國氣派!

曹樹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了自己未來的心願:“現在的提琴藝術可以歸為三類:製作、演奏、作曲,中國在這方面反過來了,我們現在制琴技術最好,其次是演奏,最後是作曲。我們現在在國際上有點地位的提琴協奏曲就是

《梁祝》,但在西方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從獲獎情況來看,中國的小提琴演奏不差,但是佔有國際地位的演奏家很少。我很想通過制琴上的有時來支持中國演奏家來衝出國門,比如,我現在很想成立一個基金,把我制的琴借給有潛力但還處於學習階段的人,我希望他們能拉好琴,好琴布一定要貴,但要聲音好。”近年來,曹樹堃資助了不少華人提琴家的大型演奏會,讓世界傾聽中國傳出的聲音。每當那悠揚的旋律隨琴聲激盪,我看見有一種美麗在上空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