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哪里是在买健康,而是在买存在的意义啊

权健持续发酵,越来越多媒体加入,从不同角度报道了保健品下的群魔乱舞。其中,南都周刊采访了一个前保健品从业人员,并用口述方式记录了访谈内容,即《保健品行业人员口述:我是怎么骗老人买保健品的?》。

真的啊,难怪都说人心是肉做的,没多少人耐得住软磨硬泡。人生若非寂寞如雪,这一招,又怎会如此大面积地屡屡生效呢?可别以为就是老人孤单,没人陪伴没人聊天方会心甘情愿上当,这些东西跟传销没有什么区别,那些陷进传销中的,又何尝缺少更年轻的人们?

我们只是有幸未摊上这些事,未必我们就能逃得脱这些系统的套路。

也许人只是被所谓的意义、所谓的价值所束缚了。在欺骗事业中寻找意义和价值?这不是讽刺,身处其中的人们,似乎的的确确在从中寻找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然,你如何解释,当一个人可以向任何一个人提供自己服用保健品后的建议时,ta心里会有多膨胀。

这一路继续走下去多半就是,即便服用了没觉得有啥用,ta也不会承认的。人要否定自己是多么难啊。“爱面子”真的是批评得太轻松。

为了自我实现这个完美闭环,对被推销人员来讲,一旦服用保健品后,几乎很难再从中跳出来,何况,销售员真的对你很好很好啊。

对推销人员来讲呢,掌声和鲜花都太美妙了,何况还有结结实实的现金奖励。

那篇口述看到后头,居然活脱脱一篇现实主义小说,如厮无奈,沧海桑田的。

大家看,要是口述主角好好陪奶奶,他就没有收入了,奶奶的销售员也就没有收入了。两个奶奶保住了荷包,却是两个年轻人没有了收入。好像很吊诡的,但是这里我们就要用到价值投资学派的视角来梳理这个荒唐的世界了。

如果一个东西本身不产生价值,也是可以获得现金流转的,就是把一个荷包的钱转移到另一个荷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赚的交易的钱,低买高卖嘛。我没有巴菲特这么高的智商,我不敢说这完全就是一个歧途,因为确实有交易高手能办到。

但是我们多数人都不是交易高手啊,多数时候做投机,只能扮演高买低卖的角色。除了贡献自己的荷包,一般也没什么事儿。

普通的、正规的保健品和企业,虽然没有什么用,但也不会致命。如果一个绝顶聪明又心术不正之人走上这条路,可能就会让别人致命。ta有多聪明,野心就会有多大,这心术就可以多歪。

当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一个团体,会在自己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让一个患癌的病人,放弃正规医院和药物转而投入自己销售的东西旗下时,我进一步想到了美国一滴血检测仪的盛大骗局,那个年轻漂亮的美女CEO,这个迷局大概就得以破了。

人与人之间很不一样,有的人,就是可以把证明自己看得高于全世界。她的人格中有那么一种随时排除迷雾、喷洒迷雾的能力,让自己处于高光伟大之下,远比正确不正确、别人是不是会死重要得多。她要的才不是一个两个荷包的钱呢,她要的,是无数亿美元、无数个高光人物跪在其石榴裙下,把自己拱成个明月光。她大概相信自己是宇宙之光,当明月光还是识实务屈就一下呢。

可是投资一项本身产生价值的东西,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正规的保健品是吃不死人、不吃也没关系,那么药品,就是针对不吃会出事的时候,病人服用它,会产生效益,于是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花钱购买这个效益。

我们投资这种本身能够产生价值、创造现金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以一动不动之姿穿越巨幅波动,毕竟,我们期望自己是以股东的身份分享公司创建的价值,分享公司所创价值的增长。我们不是盯着几个健康人把钱传递来传递去的,我们是盯着等待治愈的疾病。而治愈,是在产生效益,是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一篇小小随想,根本不是在推荐医药股哈。人生有多难,投资就有多难。想要一本万利的投资机会,就跟想要一帆风顺的人生一样,梦,都没有这么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