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三水线是由深圳第四峰大笔架山和第六峰田心山连起来的山脉,名字由第一个山头三杆笔(木)和最后一个山头水祖坑(水)而来,又因中间会经过火烧天(火)、土地庙(土)和金龟村(金)而被称为五行线。

据称全线要翻过33个有名号的山头,是深圳最长的一条徒步线路,全程18公里。

一条线可以挑战俩大峰,还结合了五行学说,我很心动。原本心理建设,里程数不就是比马峦山连海滨栈道路线长一点点吗,难度应该很难高于七娘山吧?毕竟领队也说了,就第一个山头难一点,翻过来了,后面就好走了。这彻彻底底是个谎言。

是的,时隔七娘山溯溪行不到一个月,我又被这些山头虐惨了。

那是12月中旬的一个周日,天气预报阳光灿烂,市区的确如此,不过到得下车点,已是与惠州交壤处,阳光弱了些。

从惠深沿海高速的牛湖山隧道附近一个路口下车,我们团排一大溜儿一个接一个上山,迎面来了看上去是一群更专业的驴友,一边嫌弃我们人多,一边又很大方地让这一帮“老弱病残”先上山去了。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进山口,赫然有块“严禁攀爬”的牌子TAT,不过三水线其实是一条很成熟的徒步路线了


一开始就是一个手脚并用的上山路程,是结结实实的一个山头,但是好像最难的地方并没有七娘山难嘛,我一边开始气喘,一边想着这就是最难的一个山头了,走过了就好啦。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山顶上的景色很美,一边有白白的漂亮云海,一边远处有的山已能看到淡灰色的阴云密布。

又翻一个山头,便风雨交加起来,还好穿了件有帽子的三防冲锋衣,雨应该说没淋多少,就是风大得哟,感觉穿行在一人行道上摇摇欲坠。

这次是独自报了个团,不成想日间团大家还来不及认识,连面孔都认不及,基本上都是三三两两一起报团的人走在一起,而像我这种走着走着就成了拖油瓶的,差不多前面三分之二的路程都是一个人在走。

有那么几段路,都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倒也说不上害怕,有时奇怪这样茂密的丛林,要是前面蹿出条蛇来,该如何是好?但总体充斥脑袋的还是前行、前行、前行,警告自己体力足够时要尽量多往前走,必须尽量保持前行的状态。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每次长距离徒步都会见识到大自然有多么厉害,但也同时深深体会到,唯有自己能够帮助自己。一条好好的路线,一旦踏上去了,无论走了多长,想回头都难的,回头你逆着人流一人下去公路路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样很难办。相比之下,往前走,是更好的办法,所有人都在往前走。以前路上还有小伙伴聊聊天儿,互相照看一下,这一次,可是全靠自己了。

好在山头一个连一个,且那天大概因为预报天气很好的关系,还有好几个大团的人都走在三水线上,总体而言一路上还是人多。跨过这个不见人影的山头,可能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眼前这又一个山头的路上,有一串人流。偶或休息一阵,后面又会有人跟上来。



我一直知道我不是走得最后的,后面总有人,这给我或多或少带来安慰,同时也竖起一道警戒线,千万不能落到所有人群的后面。但我永远不知道后面到底还有多少人,因为永远会有一些人从我身边借道一溜儿往前去了。

爬山头难,下山头难,陡的坡难,缓的坡有沙石易滑亦难,但下得一个山头,往往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稍平的路。每当来到这样一段路,稍微感觉信步轻松一点,结果就是一溜儿从后面赶上来的人群直接往前跑去了。真的是跑!要不要这么拼?我的内心有一点崩溃,这样,早晚早晚,我不得落到好后面去呀。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以前我总觉得登山杖是鸡肋,原来是不曾到过非需要登山杖不可的山头。走这种路线有两条登山杖真的是非常方便,像我没有带杖的,下山头时经常要一点点找地方扶好、踩好,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整个人滑下去了,如此一步一步下去多花不少时间。有两根杖的呢,直接是左点一下右点一下做支撑,脚步轻盈地跟随着手杖,整个人一溜儿快步跑下去了,省时省力。这是生生把有杖跟没杖变成了有功夫跟没功夫的区别。

后来捡了一根树枝,上下都有枝枝叉叉,老钩着我口袋,作为手杖来说品相不太好的,但是后面一路特别是金龟村过了之后的下山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要不是仍然希望留它在大山中,最后我就要带它回去裱起来了。没有它,就没有走完三水线的我。

刚刚走时还走在前面,其中团里一个领队大哥在一段比较徒的山头下去时拉着我,有一股让人放心的力做支撑,下去很快很轻松。后面领队大哥要在前面开路,就告个歉一径往前走了,跟在后面的一堆人马也一呼儿前去了。

就像身处群山中,时时刻刻抬眼都能看到山外有山一样,这些人啊,真是分分钟让我感受到人外有人。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这次路线主要的路程都是一人行道,后来者要超越,就必须擦肩而过。一开始老被人超过还不大爽,后来便习以为常了。好玩的是有一次坐下来休息,听到一旁有个男生在跟同伴讲,一开始他护送一个女生一起走,结果那女生每几步路就要休息一下,他怕耗不起时间,就自己先走了。然后,他就注孤生了吧哈哈。不过走到后面,天摸起黑来,倒真是理解了他。

一个人走在路上呢,也并非全程没有得到照顾。除了两个领队大哥在行程一前一末的照看外,路上遇到的一个大叔,还有一个帅气小哥哥都表示要把手里的登山杖借给我用。我一想人家自己带来的没得用,况且山林中一回首怕很难再找着人,这不白白要了人家的登山杖嘛?都是再三道谢后拒绝了。不过回头一想,拒绝帅气小哥哥的登山杖,我还有脸取笑前面注孤生的大兄弟?真是气死自己了。

还好那些把登山杖或者手递给我,在某个比较陂的坡前拉我一把的,又或者陪我走了一小段,聊了几句天儿的,我都很愉快地接受了这样的帮助。

每次走完一段稍微好走的路,一抬头,眼前赫然又是一个大山头,不用自己叹息,前后必定会有人在叹息:啊,又要上山了!每当上山头,所有人都遇到了明显的阻力,动作不自觉就会很慢,有时连我都能赶上,并嫌弃前面的人怎么那么慢,于是上山头的路线总会累积一长排的人马。

有一次又到了上山头,大家动作非常一致地放缓了,突然前面一个男生哈哈大笑,说我们好像在做慢动作,可以拍成动画片了。那可是好玩儿,想象在高空视野上看这群自讨苦吃的人群,一会快动作,一会慢动作的画面,乐得我连上山头的疲惫都缓了几缓。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好像是过了土地庙后,突然蓝天白云起来


很多人喜欢背音箱,还是超大的音箱,不仅是为着音乐随行,也是为着负重。对,当我这些弱鸡为了尽量减轻重量连水都只敢带三两瓶的时候,有的人啊,是为了得到足够的负重而背上了超大的音箱,他们说,因为这样才“过瘾”喔。当然我是很欢迎这样的驴友们的,因为我也能不断受益于一路上外放的音箱。

你就想想疲惫地在上山头做着慢动作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赶上来一个熟悉的旋律比如说西游记主题曲,那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吧。有时也会冒出一首没听过但觉得非常好听的流行歌,正当我琢磨记几句旋律和歌词好待以后查找时,翻了一个山头又忘光了。遗憾的是,越到后头就越听不到音乐了,大概能背着音箱走三水线的好汉们,早就风风火火抵达终点了吧。

我们一个领队,背了21斤的东西上山,背了16斤下来。因为天气比预计的要阴,体力消耗比预计的要小,于是水、饮料、水果留下来的就比预计的多了。真是高兴走在后面还剩下一个钟的路时,我帮他解决了一个橘子、一瓶酸奶——那个时候仍然毫无尿意的我,愉快地开始放肆喝水了。

路上还看到一对幸福的情侣,在山林上两棵树间挂一吊床,轻微晃着坐在那里吃着热乎乎的面条,并没有什么配菜,看上去却是好吃哭了。那时突然想起了《狗十三》里的面条,也是觉得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两点多的时候到得一个山头,离中途下撤线已经不远了,看有好几波人马在休养,便也坐下来吃东西喝水。那个好似走过无数遍三水线的大叔,对这一块熟得很,一个劲鼓励大家往前走到终点,用不着中途下撤,说咱这个点到这儿时间管够的呢,不要急不要怕。

大家一定要记住,以后徒步路线上听到这些“老炮儿”讲这些话,一定不能就此开始松懈,务必要把此话当成“狼来了”,怀疑就是了,坚决更快更努力地往前走就了。

还没到金龟村,更别说绝望坡了,我已经开始感觉到绝望。这无尽的山头,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腿又那么酸,人又那么累,还困,时不时还又渴又饿,因为不大敢放心吃喝——考虑到一路上大家都是就地找掩护方便,而我希望避免这样做。还好过去不算丰富的徒步经验告诉我,只要喝水不过分,一路行走排汗,八九小时无尿意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次我也确实办到了,基本上前三分之二行程都没喝完一瓶550ml的水。当然我只是控制进水量,时不时抿口水还是相当有必要。绝望坡之所以让人绝望,就是很多人到了那里几乎弹尽粮绝,徒步到后头没水喝的时候是很可怕的。

大概四点左右吧,到了金龟村,碰见团里一个领队,正在安排几个团员于此处下撤。喜出望外之下,身为打招呼绝缘体的我居然主动走上前去打招呼了,毕竟,并没有人认出我是一个团里的,我不开口没人知道。

一个伯伯亲切地建议我一起下撤,我没有犹豫就摇头了。伯伯幽默地说,累了就先下山,下次再来,山还在的。只是好容易走到这一步,回头再来,我都不确定自己会走得更好,会在更早的时间走到金龟村?别开玩笑了,这次不走完,哪次也走不完啦。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后面又上来一个团里的姑娘,也决定走完全程,我就差不多不太用一个人走后面的行程了。但是,我一直期待的后面越来越好走并没有实现。客观地说,最后一个大山头水祖坑应该没有比第一个大山头三杆笔更难走,问题在于,已经马不停歇走了六七个小时了,体力和耐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意志力在勉强主持着大局,总而言之,完全没有体会到路变得更好走了。

一路都蛮痛苦的,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小时的路了,下坡的路仍然又陡,滑石又多。再说一遍感谢的话,没有那根树枝,就没有成功挑战三水线的我。

到了日落时分,群山中的日落显得特别温柔,可惜日落在身后,要赶路的人没法多看。人类真是奇怪,累成狗的时候,看到美丽的日落就像充了点电一样。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很快天就黑了起来,幸运的是,后面的行程跟上了一个领队,给了我一个手电用。在荒山野岭中,手电的方便跟手机灯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徒步技能又上升了,以后我会懂登山杖、手电、护膝的可爱,并拥有佩戴外用护膝的正确技能——上山不用下山用,下山用时每半小时拆一次。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走到一个破落的白色亭子边,离山脚就只剩下不到20分钟的路程了,我把树枝留在了山林中。再一转角,就是水泥地了,终于回到人类文明的怀抱,当然三水线一路都是人类的足迹踩踏出来的,本身亦是人类意志的一部分。

开始隐隐听到前面有歌声。下得山来,是一个废弃的泳池。踏着夜色,踩着泳池边,走到底,看到四个男孩子跟随着外放的大音箱,对着一群陆陆续续打山里出来的疲惫人群,唱一首深情的流行曲。我又不记得歌名了,但彼时彼境,听到歌儿时,感觉人类社会还是蛮奇妙的,不是什么时候都那么糟糕嘛。


深圳十八峰之三水线


△六个半小时是运动耗时,全程大概花了近十个钟

爸妈有点不理解有点气,就连领队也会嘲笑我们,好好儿一个周末,看个电影,喝杯奶茶的不好吗?非要把自己整得这么惨兮兮不可吗?

倒是想起了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早先起早摸黑忙农活的王龙,后面已经化身成了人人尊敬的老爷,生活却没有因为更富裕而变得更愉快,家里每个人都会扯出点理不清的事儿,每个事儿都会给他带来烦恼。

感到烦闷异常的王龙,每次都是拿起锄头,在田地上挥洒一天的汗水,累了就躺在自己的土地上睡一觉。每当这样的时刻,他才会得到一丝丝平静。也许,我也是为着那一丝丝平静,行走在我的大地上。


—— 完 ——

首发于同名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