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ic數據—2018-2022年中國航空運輸業報告


ceic數據—2018-2022年中國航空運輸業報告


航空業對中國國民經濟至關重要,體現出其日益提高的現代化水平和強勁增長勢頭。中國幅員遼闊,地理位置優越,這使得航空業在促進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及旅遊業方面具備其他交通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航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僅次於美國; 2017年中國航空運輸共發送5.52億人次旅客。2018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達到2.96億人次,同比增長12.5%。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中國將在2022年之前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

行業概覽

2017年中國航空業航線數量繼續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底已達到4,418條,當年年內增加624條新航線。 2017年,中國與巴拿馬、斯洛文尼亞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議,使與中國簽署此類協議的國家總數達到122個,其中亞洲44個,歐洲37個,美洲10個,大洋洲7個。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旅行需求,航空公司在機隊擴張方面非常活躍:南航、東航與國航分別引進了66架,65架和54架飛機,而海南航空公司在2017年增加了172架飛機,打破了收購紀錄。截至2017年底,中國共有5,593架運輸和通用航空飛機,而2016年為5,046架。

根據民航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航空運輸總量(體現所運輸旅客和貨物總量的一個指標)達到1084億噸公里,其中貨物為244億噸公里,總運輸量和貨物運輸量分別同比增長12%和9.5%。旅客運輸量達到5.52億人次,同比增長13%;貨物運輸量達到710萬噸,同比增長5.7%。2017年,受境外休閒旅遊、商務旅行強勁增長和出境遊客簽證監管規定不斷放鬆等因素的推動,國際航空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7.4%,達到5540萬人次。同時在旅遊可達性不斷提高以及廉價航空日益擴大等因素的推動下,國內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13.7%,達到4.96億人次。國內貨物運輸量同比增長1.9%,達到480萬噸;國際貨物運輸量同比增長15%,達到220萬噸。

行業展望

EMIS Insights預計,2018-2022年中國航空公司的旅客運輸量將以6.6%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穩定增至8.056億人次;同期內,貨物運輸量將以3.2%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至860萬噸。在休閒旅遊的流行性和價格可承擔性不斷提高的推動下,未來幾年,旅客運輸量將繼續增長。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將推動貨物運輸量不斷提高;然而,考慮到中國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型,預計在2020年之後的幾年內,貨物運輸量增長速度將放緩。旅客和貨物運輸量都將獲益於“一帶一路”倡議下航空網絡的擴大。據中國國家旅遊局預計,2016-2020年“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向“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國家貢獻約1.5億次遊客。

中國民航制定的目標是,計劃在2020年之前新建74個民用機場,在2025年之前新建136個民用機場。預計到2020年之前,民用機場數量將達到260個,到2025年之前達到370個。中國民航指出,政府將繼續提供適當補貼,支持盈利水平較低的機場和線路,尤其是那些連接欠發達地區的線路,這對行業發展將非常重要。


ceic數據—2018-2022年中國航空運輸業報告


據IATA於2017年發佈的預測數稱,中國將在2022年之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中國航空公司將繼續加強提升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由於高需求與可用時間段有限的因素,中國熱門航空線路的機票價格預計將走高,這將幫助航空公司提高收入和利潤。據EMIS預測數字顯示,2018-2022年中國航空公司總收入將以7.6%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長,猛增到8450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航空業總收入預計將突破1.1萬億元。

為滿足快速擴大的航空市場中的各類需求,中國航空公司將繼續擴大其機群規模。EMIS Insights估計,至2022年中國將擁有7880架飛機,包括3006架通用航空飛機和4873架運輸機。波音公司估計,2016-2036年,中國將新增7240架飛機的訂貨需求,總價值將達1.1萬億美元。波音公司表示,這意味著,到2036年,中國機群將在全球民用飛機總數中佔到25%。

關於報告

本報告對中國航空運輸行業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分析。EMIS Insights以跨國家和地區的形式呈現深層次的商業資訊,提供數據與分析的最佳組合。

報告要點:

  • 中國航空運輸業的關鍵要素
  • 航空運輸業的增長預測
  • 行業關鍵數據一覽
  • 對行業貿易、投資和就業的完整視角
  • 競爭格局以及主要市場參與者
  • 主要的兼併收購交易
  • 不同子行業清晰與詳細情況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