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近日,媒体报道,网约车平台“滴滴”亏损109亿,还补贴了司机113亿。此消息一出,讨论声此起彼伏。滴滴作为一家正常的商业公司,我们试图先理性地来分析一下,文中数据与描述皆可在公开渠道查询到。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

补贴113亿,平均3095万/天。去年滴滴日均订单量3000万左右,平均下来每单补贴1元,不过,于司机而言,如果你懂规则且“勤快”的话,每月好几千的补贴也是可以拿到,如果你既不愿意去拥堵路段,高峰期又不愿上线,很显然你的补贴也极少了。赚钱多的,大都是在闷声发大财。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网上曝光的某位司机近四个月收入情况

严格来说,网约车这个东西必须依赖补贴来刺激司机接单动力,加上各地交通都有潮汐与高低峰期,尤其北京这种城市,乘客大都是早出晚归,工作和家庭之间必须依赖机动车。补贴的本质,就是补贴司机在高峰拥堵期的风险成本,此外,补贴的存在让司机看到每单收入更高,平时不太划算的订单也会为了补贴而坚持去跑一跑。

想必大家现在也感觉到了,作为乘客我们打车越来越难,自从滴滴顺风车出了几次事件之后,监管变严,兼职的司机数量急剧减少,以至于专职司机即使能在高峰期为了补贴而纷纷上岗,对于滴滴来说,司机数量还是不够用。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这就导致:补贴必须得有。补贴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乘客高峰期叫车效率,所以滴滴不愿意降低抽成和减少补贴。对司机来说,他们宁愿少拿一点补贴,也不愿滴滴多拿抽成,这叫“既得损失”。

题外话:公共交通也是有补贴的,北京6.6万台出租车去年补贴预算8.7亿,全国出租车共有140万台,补贴总额可以大致估算。

滴滴为什么会亏?

去年全年滴滴平台总成交额1800亿,按照网上司机发出的抽成比例,滴滴方一年从司机那里抽成可拿到250亿左右。补贴给司机113亿,还是亏损了109亿,那么这250亿左右去了哪里?

滴滴不是上市公司,他们内部数据无法查明,我们以和滴滴体量相当的“美团”做一个参考。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美团2018年上半年财报之成本情况

从表格来看,去年上半年美团总开支317亿。滴滴没有外卖骑手业务,因此我们减去130亿,剩下187亿。

这是上半年,那么一整年滴滴核算成本约374亿。其中包括员工支出65亿、市场推广13亿、用户补贴23亿等。这些费用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在所难免,再加上滴滴在顺风车事件之后加大客服与安全投入,滴滴公司总支出或许已经超过了美团。

此前媒体报道滴滴2018上半年研发费用71亿,服务器费用37亿。(美团上半年29亿、京东第三季度34亿、携程网单季度近20亿)事实证明,不止是华为、苹果三星这种硬件公司,其实互联网公布公司的研发成本也非常之高,小到APP客户端的维护,大到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研发,都是要投入人力物力的。

还有一部分隐性成本:新京报曾报道北京一天曾抓到54辆“黑车”,每辆罚款1.5万,据司机透露,这一部分成本滴滴会承担。从北京延伸到全国,这一费用在数据上估算大概高达10亿。众多成本与支出加起来,上面说到滴滴“不知所踪”的250亿也就有了去向,也尚属合理。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包括我在内,许多网约车用户都希望美团的网约车赶紧扩张,事实上美团仅布局两座城市就不再继续了,不是滴滴垄断(滴滴可管不住司机和乘客的流动,后两者完全可以投奔美团),而是美团仅在两座城市的投入就接近20亿,全国几百座城市都扩张,这个成本怕是美团暂时也无法承担。作为上市公司,美团当然会趋利避害!

未来预测

  • 顺风车的回归是必然:方便乘客和司机,滴滴也有更多抽成。但最重要的前提是,滴滴必须先解决好顺风车的安全性问题,继续加大投入。
  • 网约车涨价无可避免:新政策规定,网约车的汽车门槛从4/5万的车提升到了10万的以上;以前驾驶技术好证件齐全你就能跑,现在你必须是本地户籍;这些规定对司机、平台、乘客都有很大影响。
  • 打车难的问题将加剧:新规让成本提升,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合格的越来越少了,不合格的另谋他职去了,同时意味着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必定会加剧。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日渐拥堵的城市交通

作为出行平台,天天喊着安全出行的滴滴既没有做好“安全”的本职,也没有与监管部门达成更良好的安全管理秩序。但几乎可以确定,在接下来许多年,滴滴做不好的网约车服务,无论是美团、神州,大家都不可能做好。

6年烧掉390亿!补贴司机113亿,滴滴为什么还能亏掉109亿?

最后再理性来说一点:对于滴滴而言,安全方面的谴责与监督是必然,不过将滴滴列为“过街老鼠”来喊着它该死就不应该了。以前有顺风车的时候我们出行确实方便了太多,现在又有人喊着要顺风车早点回来。这中间,需要给滴滴时间,也希望滴滴自身尽到更全面的责任义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