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七劍下天山,保險江湖風雲再起

一年一度的保險“武林大會”——開門紅即將開啟,冷不丁鑽出一隻綠毛妖怪來。左手一把阿里芝麻劍,右手一把信美流星劍,雙劍合璧,上下飛舞。

竟是越舞越快,呼呼生風,倏忽間一個“平地青雲”,躍至江湖之上,只聽雙劍錚鳴,湖水洶湧,一根巨大水柱自水中央捲成麻花狀向天上奔去。

傳說中的“龍吸水”再現江湖!

支付寶與信美保險聯手打造的“相互保”,上線不足10天用戶便突破1000萬,瞬間“吸走”千萬級規模的保險客戶,引發“哇”聲一片。

1.

關於“相互保”,討論已經很多。有捧的,有黑的。

但如果連現象都沒搞清楚,就去揭露“本質”,就顯得很扯淡。

憑什麼短短數天就能突破1000萬,圈粉無數成為網紅?

對於市場來說,沒有什麼比客戶認可、客戶滿意更重要,更真實。

其實數字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市場晴雨表。

參與的人越多,說明越受歡迎,越被認可,越有吸引力。

他們刺出的每一劍,都直擊要害,直奪命門。

第一劍: 先後劍。

先交變後攤。和傳統保險“預付費“不同,相互保是先上車後買票,先加入後扣費,只要芝麻分達到650分就OK,然後根據實際發生的賠案情況進行費用分攤。相當於”先試後買“,而且”滿意再買“,不用花1分錢就能先擁有保障,這樣的好事就像”天上掉餡餅 “,能不引發哄搶?

第二劍:分飛劍。

年交變次交。傳統保險產品基本都是期交,主流產品更是10年、20年的交費期,一年交一次,但“相互保“一改”老太婆裹腳布“的做法,變年交為次交,每月公示兩次,根據公示的賠案數量進行費用分攤,相當於把一年的費用分成二十四期來支出,一次扣上十塊八塊的,這樣的低門檻,可以說是人人交得起,買得上。次交的好處顯而易見。好像身邊每天都有“保護神”,幫助別人,保護自己。

第三劍:一毛劍。

高費變低費。只要是健康險的產品,其實都不便宜,“相互保“也不例外,但相比較傳統產品一年交一次的”大額支出“而言,”相互保“的化整為零就顯得費用低多了,一例分攤費用不超過1毛的的承諾,很容易讓人產生“只要和支付寶發生1毛錢關係,便能擁有30萬或10萬元的保險保障”這樣的錯覺,至於一年要扣多少個1毛,對於參與者來說,並不重要。

第四劍:快頻劍。

低頻變高頻。保險是虛擬產品,而且三年不一定買一次,費用一年才交一次,經常忘記續費是常有的事,和客戶很難有互動。但一月兩次,一年二十四的“分期扣費”,一下就把原本低頻的東西變成了高頻,只要你加入,頻繁的理賠公示和扣款提醒,讓你感覺到保險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時刻提醒著,你的保險又扣費了,千萬多保重身體,不然下一個就是你。

第五劍:互助劍。

自助變互助。傳統保險,是保自己保家人,指定受益人或繼承人,是一種自助行為,買多少受益多少,不買不受益。但相互保更多體現的是互助精神,體現的是成已為人成人達已,有一例扣費一次,沒有賠案就沒有扣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真正的同舟共濟。而且整個過程完全透明,顯得公平公開公正。

第六劍:場景劍。

聽到變看到。平時保險理賠並不少,但由於要保護客戶隱私,通常都是聽說誰誰賠了,但具體誰賠了賠了多少,除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更多人不知道。如果定期公佈理賠案例,然後再進行互助扣費,真實性便大大提升,由聽到變成看到,而看到就演變成相信。實際上把理賠行為的公示變成了銷售行為的場景。

第七劍:自由劍。

退出更自由。芝麻分在650分以上的實際上多是一些年輕群體,尊重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就很重要。你覺得不好,體驗不爽,OK隨時可以退出,可能會影響點芝麻信用,但沒有任何現金損失,比起傳統保險產品中途退保動輒百分之幾十的損失,划算很多。

這七劍,劍劍封喉,招招致命。

我們平時總說要以“客戶為中心”,天天“挑燈夜戰“研究客戶的痛點、癢點,年年開發新產品,探索新話術,但我們從沒有真正的走進客戶心裡,去了解他們的痛點、癢點在哪裡。

這些問題客戶喊了多少了,市場上折騰了多少年,解決了嗎?為什麼一直無法解決?大大小小保險公司200多家,還有數量龐大的互聯網和中介公司,為什麼始終無法突破這些瓶頸?

我們知道看到但一直沒有做到的,相互保做到了。

好了,“相互保”一抖劍花,保險江湖便風聲鶴唳。

“相互保”七劍下天山,保險江湖風雲再起

2.

我們一直都說未來的競爭者一定是跨界打劫的,打敗你的從來都不是業內對手,而是跨界王者。

尤其是互聯網巨頭,挾流量以令天下。每一次創新都足以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曾經的餘額寶,微信,淘寶,無不如此。

對於“相互保”這個既相互又保險的“怪胎”,保險業從觀望到質疑,從驚恐到批判,傳遞的都是傳統保險的“孔乙已”印象,固守成規,拒絕改變。

但隨著“相互保”參保人數突破1000萬,便已經註定,這是一次保險業標誌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實說保險一潭死水也有點冤。

相比銀行業,保險業開放的更早,市場化程度更高,且從不缺乏創新。

但我們的創新似乎“永遠在路上”,而且並不在通往客戶的路上。所謂的保險創新,客戶從中並沒有得到任何實惠。

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自說自話,或自怨自艾,或自沾自喜。

埋怨國民保險意識差?客戶不認可?保險密度低?深度淺?事實證明,不是我們廣告打的不夠,保險知識宣傳的不夠,也不是大家沒有風險意識,不知道保險是個好東西,相互保恰恰告訴我們,我們國民最不缺的就是保險意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排斥保險;不僅不排斥,而且喜歡的很,不到10天時間,就有1000萬人加入,正說明了沒有不想買保險的客戶,只是沒有對的產品。

羨慕互聯網巨頭自帶流量?挾芝麻以令褚候?支付寶3500萬芝麻分達到650分以上的用戶,短短几天之間,便調動了1000萬,佔了1/3,且仍在高速增長。我們每家省級機構的服務號,至少動輒也有數百萬級的用戶量吧,我們每次投入新產品,甚至來波紅包雨,又能調動多少客戶真正參與?百不及其一矣。這說明,我們在客戶經營上,需要做的還很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但時間、市場、攪局者,或許已經不給我們時間了。

之前我們說互聯網產品有趣好玩就能抓住客戶,而“相互保”並不有趣也不好玩,但為什麼在極短的時間內圈粉千萬?還有四個字客戶更有吸引力,那就是“有用有效”。

對於市場來說,沒有什麼比客戶認可、客戶滿意更重要,更真實。

不管怎麼說,我們長久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相互保”做到了。

也無需否認,“相互保”註定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是一種依託大流量生活平臺的規模化實驗,其社會價值和隱含風險也難在短期內評估,是“全民醫保”還是“圈地絞殺”,時間自有驗證。

不能因為怕動了你的奶酪,第一反應就是上老鼠夾子。

實際上我們無須忙著表態支持還是批判,而是應該辯證地看,虛心的學。敏而好學、恥而後勇,是一個成熟企業的基本功。

我們很多傳統保險企業都是馳騁疆場多年的老司機,並不缺乏對市場的敏感性,但好學卻欠那麼一點意思,也明白僵化之恥辱,但後勇卻少那麼一點火候。

不管是“寶”還是“保”,不管是野蠻入侵還是挾流量以令天下,我們需要的不是懷疑,更不是批判,而是師夷之長以制夷,補已之短以強已。

“相互保”恰恰是倒逼我們提升產品含金量和客戶思維的最佳機遇期。


“相互保”七劍下天山,保險江湖風雲再起


3.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段不斷破立的革命史。

不推陳,就難出新,要開拓,惟創新。我們歡迎破局者,可以讓我們警醒、思齊和奮發,而不是牴觸、驚恐和迷惘。

沒有人歡迎入侵的“野蠻人”,但長期的內向競爭必須要引入外向競爭,才能保持一池春水常綠,一山綠樹常青。

前面說過,在每年3萬億的保險市場上,200餘家保險主體、數千家中介機構和經紀公司在殘酷競爭,其激烈和慘烈,可謂有成功有成仁。

但不得不說,這種競爭是內化的競爭,是關在大門裡的兄弟間的競爭,死不了人,丟不了命。

但突然門被人從外面撞開了,情境自又不同。

有人驚呼說“相互保”搶了保險業的奶酪。我看不僅是動了傳統保險的奶酪,還打了互聯網保險的臉。

但更重要的是破局,破多年保險業態一成不變的迷局、僵局、死局,也為互聯網保險趟出了一條新路,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相互保,才是真正互聯網保險的開始。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從微保到相互保,互聯網巨頭一直在試圖破局,破傳統保險的迷局、僵局和死局,尋找市場的痛點、癢點和盲點,我們不能說“相互保”此次是破局的成功者,痛點的終結者,但至少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我還是那句話,轉什麼型升什麼級,這並不是行業的內部課題,答案不僅在管理層,更在熙熙民間手機裡,攘攘大眾流量中。

目前傳統保險業的開門紅大戰即將開啟,“相互保”的橫空出世,對於我們以用戶思維來思考產品定位和經營方式,既是一聲驚雷,更是一句詰問。

新生事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連詰問的勇氣都沒有。有力的詰問才是前行的動力。

我無意於為”相互保“唱讚歌,更不會有意給傳統保險潑冷水,我覺得我們更需要反思,反思,反思。

但如果就此認為”相互保“會顛覆傳統保險業,就未免太天真。對於數萬億級的保險市場而言,我們需要”網紅“,更需要長久且持續的風險規劃。

就像當初餘額寶之於銀行業,微信之於通訊業,淘寶之於零售業,帶來的只能是變革,而不可能是顛覆。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應該感謝“相互保”。讓我們知道這個市場並不缺乏風險意識,缺乏的是我們自我革命的勇氣。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各位保險“小白”,相互保雖好,但絕不是免費午餐,對於40歲以內的人來說可能“用不上”,而40歲以上的人又明顯“不夠用”。可以當救命“稻草“,但絕不是”諾亞方舟“。

網紅畢竟是網紅,玩玩可以,千萬別賭上身家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