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又到了考试周,关于孩子成绩、升学和未来规划的话题萦绕在家长心头。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家庭环境、父母学识、和精力心血等诸多因素所创造出的成果。能在高考这道门槛上,跨入名校、实现鱼跃龙门的第一层身份转换,其背后的现象探讨如今已深入社会学层面。

因为,如今的教育越来越反应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分化。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2017年的时候,北京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北京二中熊轩昂以690分的成绩摘取北京市文科状元桂冠,这个耿直bo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话,不知刺痛了多少人的心、引发了多少深层探讨。

在采访视频中,小伙子直言无忌,表示现在自己很兴奋,“我也没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状元,因为正常人都觉得这个状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类的。北大清华没想好,两个学校肯定都要抢我,这个我是知道的。”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关于未来的入学选择与打算,他很有主见,说想去北大的元培、或者清华的新雅书院,因为自己对“通识教育”很感兴趣。

接下来,小伙子直接说到了教育背后的阶层差异——“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种东西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给我营造这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说实话,你很难相信,一个刚高考完的中学生居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见地,他的学识、远见、和洞察力,甚至远超一般的本科生,让人不得不惊叹。

看完这段采访,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之前在长沙新东方做实习助教时,所接触到的那些学生。说实话,那些周末、寒暑假来新东方报班学习的孩子们,家境都相当不错,他们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学习和领悟能力,尤其是学识和修养,常常让我这个研究生汗颜。

比如,一位刚高考完的女生随口说出文学名家的名作和名言;一位才初一的小姑娘就同时报班学习乐器、法语和英语;一位高中在读的小伙子假期会跟随父母去国外旅游;一位正读高二、下学期即将去加拿大留学的小伙子,从小学就在新东方报班学习,口语超溜,还对时政、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

无一例外,这些孩子从小被父母所灌输的学习理念、所接受的课外素质教育,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父母的学识高度之上的,他们所继承和习得的,不仅是上一辈的眼界与思维,更有在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中所塑造的修养与思考力——他们都很有主见。

北京文科状元的一番话,给无数家长作了警醒

“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眼下讨论的热点,在“学历不值钱”、“好学历不代表好工作”、“学历不保证阶层跨越”的多重忧虑下,那些“寒门”、家境不好的家庭容易转向“读书无用论”,觉得反正读个大学出来挣的钱还不如民工,干脆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得了;而那些中产家庭、经济充裕的上层家庭选择的是,“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上课外补习班、学习乐器、舞蹈、书法、绘画等各种才艺、或者出国留学……既然学历不值钱,那就努力去争取更值钱的学历!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和实践下,你觉得那些只会苦读死书的“寒门学子”还有上升通道吗?

当然,事无绝对,“寒门”的标签并不代表“才疏学浅”和“综合素质不高”,谁规定“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是素质教育,而“洗衣、做饭、勤俭、顾家”就不是良好素质?!

人生的路依然漫长,也不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只是,在眼下的现实境况下,高考依然是冲破阶层标签、实现逆转的相对公平的通道,在没有其他压力的学生时代,“寒门学子”唯有在这条独木桥上先奋力一搏,再追求之后的无限可能。

毕竟,除了努力,你别无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