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张建东: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2016年1月25日讯,交通拥堵、停车难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昨天下午,在市政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联组讨论会上,9位委员围绕交通问题展开热议,为破解交通难题建言献策。副市长张建东在回应中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并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副市长张建东: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绿灯通行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多久交换一次才更合理?”针对拥堵问题,李春生委员建议从改进红绿灯设计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奥运期间一位清华教授曾经做过尝试,改进后可以使通行率提高30%。”他表示,对于同一个路口来说,早8点和晚8点的车流情况是不一样的,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也不相同,应当对每天、每时不同的流向进行统计,依托大数据建立交通模型,确保红绿灯的设计更加科学。

张延平委员说,一些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很容易出现车辆扎堆儿。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四个方向的红绿灯全部变成红色,等到前方缓解后再恢复正常。如果拥堵发生在主路和辅路的衔接点,则应利用交通设施较早进行分道隔离。

针对停车难问题,郑实委员建议从加强违章停车执法为突破口,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地推行。比如,对城市重点道路、停车资源供给充分地段、公交发达区域、停车秩序示范性区域、白天高峰时段、长时间停车等严格执法,反之从轻从缓处理,以科学的经验执法代替行政作为不足的选择性执法。

张建东在回应委员发言时表示,今年政府研究出台了2016年治理交通拥堵行动计划,包括六大方面内容、46项任务,会向全社会公布,并接受各方监督。其中,包括前不久报道的核心区拥堵治理,即对东、西城50条道路实施微循环改造。此外,还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一步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在停车方面,张建东提出下一阶段将专门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控制出行停车的同时,尽量保证居住停车。通过建立一些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的综合停车平衡试点,动员区域内大院大所的停车资源,例如,某单位下班后,停车场考虑向居民适当开放,从而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利用效率。 宗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