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新規來了,關注這些重點避免踩雷!

近日一則關於“幣圈”監管的重磅消息襲來,國家網信辦發佈《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8年10月發佈徵求意見稿,到正式發佈,再到2月15日正式實施,9.4禁令後,區塊鏈終於迎來了第一部正面管理法規。

網信辦新規來了,關注這些重點避免踩雷!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出臺《規定》旨在明確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規範和促進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服務健康發展,規避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風險,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所以,這部規定可被稱為區塊鏈行業“首規”。

那麼區塊鏈新規公佈,對於相關從業者預示著哪些未來趨勢?

1

區塊鏈媒體,是否受區塊鏈新規管理?


首先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新規對於其規制的內容進行的框定:基於區塊鏈技術或者系統,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也就是說,判斷一家區塊鏈媒體是否受本規定管理,主要看該媒體採取的是傳統的傳播技術和渠道,還是通過區塊鏈技術、系統,“報道即挖礦”、“轉發即挖礦”、“閱讀即挖礦”。如果含有內容與挖礦、產生tokens直接相關,我們認為該媒體行為應該受到區塊鏈新規管理。

如果僅是以區塊鏈生態為報道內容,沒有利用區塊鏈技術等,則還是劃歸為“古典”媒體行列。利用《廣告法》及互聯網廣告規範等進行約束。

2

程序猿成為“盯防主角”


在通常違法犯罪案件中,IT技術人員都不是法律打擊的主要對象。但是,從全球區塊鏈創業的視野看,程序猿的智商和技術讓諸多金融人士也大跌眼鏡。今年上半年還進行了一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役,佯裝攻擊各大交易所安全系統,實則購買比特幣等期貨“看空”,在未大規模入侵持幣人錢包的情況下,輕鬆套現,賺到盆滿缽滿。各國對其定罪處罰,都面臨一定的法律困難和尷尬。

所以,這次“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被專門點出來,所以以後,程序員的技術輸出給誰,他要做怎樣的運作和維護,這一點一定要引起重視,防止被豬隊友拉下水。如果其為“空氣幣”詐騙行為,明知其詐騙而提供技術支持,那麼大概率會被認定為共犯。

3

備案,傾向於形式審查


備案是相對寬鬆的監管手法,其核心邏輯是有問題能找到相應負責人。為此,國家網信辦還專門搭建了備案系統。據瞭解,包括做公鏈、聯盟鏈、礦池、錢包、節點、DAPP的中國區塊鏈公司,原則上都要去網信辦備案。

區塊鏈技術日新月異,監管無需亦步亦趨,只需關注人即可。所以,新規不僅要求區塊鏈服務供應方去備案,而且要求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者進行實名認證。這樣網信辦很快就可以建成全球最大的區塊鏈從業者數據庫。

新規兼顧監管和鼓勵。目前各國政府均開始制定區塊鏈監管框架,此時網信辦出臺新規很必要,新規的紅線很少,甚至允許公鏈、錢包、礦池登記備案,雖然沒有提到交易所,但新規對於幣圈似乎有了一點曖昧的包容。

4

區塊鏈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箭在弦上


有效監管是有梯度的,既然選擇了“備案制”監管模式,那麼,需要市場上湧現出來的頭部企業聯手,成立半官方自律協會,順理成章。從現在看國家網信辦、省級網信辦有望成立相應自律組織。

建議廣大區塊鏈行業企業和從業者,積極參與到各地區塊鏈行業協會中,共同建立健全全行業自律制度和行業標準,建立健全服務規範,推動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督促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依法提供服務、接受社會監督,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5

社區言論,並非法外之地


互聯網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區塊鏈同理。誠然,我們都知道社區裡的“黑子”不少,各種言論和猜測似乎都有發洩的空間。但新規一旦成為現行有效的規則,那麼,區塊鏈項目的社區將成為法律上的“公共場所”,任何人不得編造假消息,也不得以訛傳訛。

這一點必將影響某些區塊鏈項目的合規(尤其是國際項目),對於參與社區管理,達成共識的過程,其實都需要“留痕”,以便監管或自證清白。

隨著新規的出臺,區塊鏈行業將逐漸進入規範監管行列,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副主任朱幼平表示,政策和監管有兩個目的:一是防風險;二是保護創新。相比而言,保護創新比防風險更有價值。監管政策出臺,本身說明行業已有相當份量,政策重視行業的發展,這應該是個利好信號。該規定的發佈將對行業逐步規範,良鏈驅逐劣鏈,有利於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