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今天聊個真實的故事。二戰後,美國經濟上,最危險的時刻,是如何安然度過的。

這個時刻,僅次於1929到1933的“大蕭條時代”。

這兩年,我們經常聽到的“里根經濟學”,也正是在那一時刻——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結束了戰後的高歌猛進,進入艱難的轉型期。

高通脹與高失業率並存,政府不斷增加貨幣供應,但猶如火上澆油,問題越來越大。

在外部,和蘇聯的鬥爭中,尖端武器和影響力範圍,都處於劣勢。並陷於越戰,難以自拔。

1979年,美國的CPI,高達13%。

這時,發生了非常重要的一個人事調整。

1979 年8月6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宣佈保羅·沃爾克,就職美聯儲主席。

這裡特別說下,這個保羅·沃爾克,不是《速度與激情》裡的那個帥哥。據史書記載,是個身高2米,外表邋遢,抽便宜的雪茄,到處找便宜的中餐館的大漢。

沃爾克上臺不到10天,就奔放了下。

前任還在為加息0.5%而猶豫不決,這哥們,直接將利率,提升5%,從10%15% 。

這個利率,是65年來之最,市場一片驚呼,但誰也沒想到,這只是開始。

1980 年 1 月,美國的通脹率,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16.8%。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沃爾克而已毫不手軟,利率也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20%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整個市場懵逼了,

3個月內,美國經濟總量,自由落體般,暴跌了10%。

卡特總統的政治生涯,徹底嗝屁。

只是怎麼也沒想到,是被自己任命的美聯儲主席幹掉的。(所以,最近川普同學,對美聯儲加息這麼敏感,還是以史為鑑的)

1981 年,里根上臺。不過依然勇敢的沿用了沃爾克,做美聯儲主席。

當年10 月,美國失業率達到 8% ,超過了里根當初嘲笑卡特時的 7.6% ,並不斷攀升。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個人收入,斷崖式下跌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這種反常現象,導致大批投機者鉅虧,甚至倒閉。當時有個中年人,叫索羅斯,迎來了人生首次年度鉅虧。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1982 年 12 月,清算達到頂峰。

1200萬美國人失業,6.6萬家企業尋求破產保護,破產率達到 1979 年的 3 倍。失業率最高的製造業、礦業和建築業,幾乎每5人就有1人失業。

沃爾克成了“全民公敵”。

受影響最大的建築商,將木塊和磚塊寄到美聯儲。

房屋建築商協會,打印出印有美聯儲委員照片的“通緝令”。

還不起貸款的農民,將卡車開進華盛頓,堵在美聯儲總部的門口。

咒罵沃克爾的信件雪片般飛來。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就在這時,情況慢慢發生了轉變。

1983年2 月,去槓桿的效果,姍姍來遲。經濟開始好轉,失業率下降,里根支持率,從此開始穩步回升。

也因為此,1984 年大選,里根贏得 50 個州中的 49 個,取得史上令人震驚的,壓倒性勝利。

四十年前,美國如何去槓桿

僅僅幾年時間,美聯儲把 13% 的通脹壓制到幾乎為 0 ,一次偉大的勝利。沃爾克,從被汙衊為經濟衰退殺手,到成為公認的美國英雄。被稱為美聯儲史上最成功的主席。

當有媒體報道,里根決定不再提名沃爾克連任時,白宮每天都會接到大量電話和信件,要求沃爾克連任。

甚至2009年,次貸危機後,奧巴馬上臺,邀請近80歲高齡的沃爾克出山,作為經濟顧問,提出加強金融監管的“沃爾克規則”。


美聯儲,關注通貨膨脹,而總統,關注的卻是經濟增速。畢竟,治理經濟危機的代價,要由全民承受。

能發現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之道,並敢於扣動扳機,即使受千人唾罵,也能堅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歷史,也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