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humb:曾多次推動“泡菜溢價”,現今搬磚業務卻逐漸隕落

Bithumb曾是韓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曾推動過一些主要加密代幣出現“泡菜溢價”,抬高交易所價格,致使韓國加密貨幣價格普遍比其他國家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價格高出

30%

2017 年 12 月 12 日美國 CNN 第一次報道韓國市場的加密貨幣熱,將其稱之為"泡菜溢價":指全球同一加密貨幣在韓國市場價格偏高的特殊現象。

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韓國政府在加密貨幣領域對資金管制的政策限制,以及韓國交易所為保護韓國投資者的謹慎態度,使得韓國市場上可交易的 Token 種類偏少,由此導致整個國家的幣種和數量相對稀缺,在國家內部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孤島效應。

目前韓國交易所 Bithumb 上面的 ZRX 幣種,是其他交易所價格的數倍,所以投資者在價格正常的交易所以 1 元的成本買入 ZRX,然後將 ZRX 提幣到 Bithumb,這時投資者手裡的 ZRX 已經變成 3 元。然後再用 ZRX 交易比特幣後,提幣到場外交易或者繼續回到正常價格的交易所繼續搬磚變現。如果沒有出現提幣充幣延遲的問題,投資者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直接獲利 200% 的收益(不含交易手續費和提現手續費)。

而因為這些非主流 Token 價格畸形的存在,也導致韓國 Bithumb 交易所交易量最多的加密貨幣並不是比特幣和以太坊,而是 EOS、ZRX 和 VEN 等其他交易平臺上交易份額不大的幣種。

甚至在國內都出現不少幫助搬磚者進行套利的導航網站,在這些網站上,你能看到從哪個交易所搬到 Bithumb 交易所可以獲利,也可以看到哪個幣種的搬磚獲利最豐。

中國人在國內買幣,搬到韓國交易所去套利,最後再把 BTC、ETH 等貨幣拿回國內來買,在 2017 年的時候這一套流程早就曾經產業化。

泡菜溢價在 2017 年底達到高峰,韓國和其他國家的幣價差異突然飆升至 30%,最終在 2018 年 1 月 8 日創下歷史新高達到 50%以上。

泡菜溢價在拉昇了韓國加密市場的比特幣價格的同時,也使得搬磚現象越發頻繁。

眾所周知,交易所之間的 token會存在一定的價格差距,當差價產生時,交易所的機器人以及量化交易團隊會在短時間內把這種價差給抹平或者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但是如若價格差距過大且短時間內無法調控的話,就會產生套利空間,將一個交易所的 Token 搬到另外一個有溢價的交易所,這種行為在幣圈叫做搬磚。

沒有人統計過搬磚產業有多大,但是市場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團隊正在靠搬磚獲利,而他們最喜歡的搬磚地點就是:韓國。

因為韓國交易所採取強認證限制,投資者必須具備韓國的銀行賬戶才能進行交易,同時對於交易所的金錢往來,政府了也採取了極其嚴厲的監管措施。去年12月,多名中國投資者因為從事搬磚洗錢活動而被捕;今年2月份,兩名日本炒幣者在韓國通過泡菜溢價將比特幣兌換成金條出境時被捕。

國外投資者已經不能在明面上直接搬磚,而是通過和韓國人的合作的方式來搬磚,但也非常小心謹慎,因為韓國政府對洗錢、異常資金往來監管極其嚴格,幾乎任何非法的資金往來都可能將銀行賬號凍結。再加上交易所的充提限制,目前韓國交易所幾乎已經沒有搬磚者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