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曾國藩家書-原文】

心之際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麗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曾國藩家書-譯文】

在心遇到問題的時候,已經能夠解剖分析其中公私間的區別,在心聯繫道理的時候,又能夠足夠精闢地研究其中的得失。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曾國藩家書-解讀】

人在遇到問題時,難免會在心中思量,權衡利弊。在沒有他人督促和指導的情況下,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問題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而從其所做的決定,可以看出他是君子還是小人。君子即使是在獨處之時,也能做到嚴於律己,恪守道德;而小人在獨處時,心中的妄念會不受約束,可能會因為利慾薰心做一些貪圖私利的事。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孔子說過:“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對自己嚴格要求,自立自強,憑自己的能力來獲得成功;而小人卻滿心想著怎樣通過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怎樣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

曾國藩飽讀詩書,對於修身立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君子慎獨論》中指出,君子與小人的差異,可以從他們是否做到慎獨來判斷,所謂君子“心之際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麗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即使沒有他人的眼光逼視,君子依然時刻秉持原則處理問題,從紛雜的事務中抽絲剝繭,將私事與公事分開對待,充分地研究得失,從而對於自己所做之事是善是惡成竹在胸。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戰國時,魯穆公的丞相公孫儀有吃魚、愛魚的嗜好,於是全國的人都爭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孫儀卻不接受。他的弟子問其中緣由,公孫儀回答說:“正是因為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接受別有用心之人送的魚。如果我收了,將來一定會遷就他們的表現;而這種遷就的行為可能會影響我對事物的合理判斷,導致對法律、道理的歪曲和破壞,結果就會有被罷免相位的危險。到時且不說不會有人再送我魚,我自己可能也不會有能力買魚了。相反,如果我現在不收別人給的魚,一切的假設都不會實現,也就不會被罷免宰相,這樣我也就能長期給自己買魚吃了。”

公孫儀在處理問題時公私分明,處理問題時能在一個較高、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作出明智的決定,這便是一種慎獨的表現。人在處理一些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之時,總是會有偏向自己的心理,這無可厚非。然而一旦做錯了決定,作出了有違自己良心,有違社會道德之事,則需要以更大的代價來償還。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春秋末年,楚平王為達到聯秦制晉的目的,想讓太子建和秦女孟嬴結婚。為實現這一企圖,他派費無忌到秦國迎接秦女孟嬴。孟嬴年輕貌美,費無忌一見傾心,於是動歪念,轉而勸楚平王迎娶孟贏。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楚平王好色,費無忌的提議正好遂了他的心思,將孟嬴納為自己的妃子,費無忌轉而侍奉平王。由於擔心太子建登位後對自己不利,費無忌便不斷離間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子建與伍奢全家,伍奢之子伍子胥僥倖逃到吳國,給楚國大亂埋下了伏筆。

曾國藩八個字說透修身大智慧;讀懂受益終生,凡事成竹在胸

公孫儀和費無忌兩相對比,一個公私分明,能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的誘惑,所以能耐住誘惑作出明智的決定;一個公私不分,經不起誘惑,徇私情的同時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禍根。

當面對公事與私事的衝突、個人得與失的抉擇之時,權衡利弊,公私分明,目光長遠,這是曾國藩所推崇的一種慎獨表現。自古君子受人尊敬而小人遭人唾棄。一個人可以沒有君子的學識,但可以通過修身養性、慎獨自處而使自己不淪為小人之列。“剖析公私,精研得失”寥寥數字,包含的卻是古人修身養性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