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銷售魔咒,臺灣大溝村打造自己的“黃金薯”品牌

農民種地不賺錢的現象,無論在我們國家的哪個地區都存在。臺灣雲林縣水林鄉大溝村盛產地瓜,如果土地歉收,就要為生計而煩惱;如果大豐收,又要為批發商砍價而心疼;如果遇到產量過剩,甚至還要低下頭來拜託批發商來收購。所以老一輩總認為務農辛苦又賺不了錢,都鼓勵年輕人外出奮鬥。但在幾年前,這種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打破銷售魔咒,臺灣大溝村打造自己的“黃金薯”品牌

外出打工的李志榮看到品質佳的地瓜卻賣不出好價錢,決定回鄉務農。

雲林縣水林鄉的地瓜總產量佔全臺灣的1/5,所以又有"地瓜的故鄉"的美名。大溝村種的地瓜更是獨冠群雄,其肉質金黃,纖維細緻,口感鬆軟綿密。為了使這裡的地瓜具有更大的競爭力,李志榮積極推廣自然農法,不給農作物噴灑任何化學藥劑,並打造"黃金薯"的品牌名稱,將這裡的優質地瓜成功地推向了市場。此外,大溝村的地瓜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還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土壤。大溝自古就有"風頭水尾"的稱號,而且靠近海口,每到冬天,東北季風強盛,颱風過境時又容易淹水,造就了此處種植地瓜適中的土壤酸鹼度,鬆軟略帶沙質的土壤,也提供了適合地瓜生長的環境條件;

第二,氣候。地瓜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夠種,但是如果成長期處於乾冷低溫的秋冬季節,在東北季風吹襲與低溫的夾擊下,其成長會非常的緩慢,但甜度更高,口感更好,同時輔以輪作,就能夠將地瓜產季控制在最美味的季節,獲得高品質的地瓜;

第三,勞動力。大溝村雖然總體面積不大,人口僅1000多人,但幾乎都以務農為生,尤其以種地瓜為主業,村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都圍繞地瓜打轉,有悠久的歷史與經驗傳承;

第四,種植方法。通過每年一期種水稻,二期種地瓜的方法進行輪作,以水田旱作輪流的方式改善土壤透氣性,減少毒素和病蟲害的累積,並藉由不同作物吸收土壤元素的比重差異,有效均衡土壤的養分使用。

現在,市場上的農產品數量已經趨於飽和,即使是高品質的農產品數量也不在少數,如何將農產品銷售出去,是每個農民最關注的問題。無數個案例告訴我們,農產品牌的打造勢在必行,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