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医院里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员”

陈惠:医院里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员”

“服务员,我第一次来这儿,我都要怎么做?”“服务员,我头疼、头晕,要看什么科室?”“服务员,我看病的卡丢了,怎么办?”“服务员,我没带现金,我要怎么缴费?”……2月3日,已离家家户户期盼团圆的除夕夜不远了,各行各业的“服务员们”多数都已放假回家过年,但有一个地方的“服务员”却仍像往常一样忙碌着,那就是闽东医院服务中心。当记者来到这里时,该中心负责人陈惠正忙着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除了上学,就剩下家务活和农活了,所以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就活像一井底之蛙。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就是因为一句‘奶奶身体不好’,一句‘家境不好’,而懵懵懂懂地接受家长的意见选择了护理专业,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喜欢或是不喜欢。”陈惠告诉记者,毕业后,她就来到闽东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这么一干就是十年。五年前,因为种种原因她又换了另外一种服务于广大病患的方式,来到服务中心工作。也正是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她慢慢真正地理解并爱上了医护人员这个职业。

正在与记者交谈的间隙,陈惠看到人群中有一个手拿数张人民币四处张望,目光茫然的60多岁阿婆。职业敏感性强的她连忙走上前去问道:“阿婆,你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助吗?” 阿婆身上有一股很重的咸带鱼味,但普通话讲得不错,她说,自己是福鼎人,今年66岁了。年关近了,自己长年膝关节疼痛,也随着年关海鲜生意的忙碌而症状加重,女儿忙于海鲜生意无暇陪伴,于是她只能独自来医院就诊,医生看完后,她想着能早点拿到检查报告单赶回福鼎。可是,在哪里缴费、抽血和拍片她都不清楚,正着急着。

陈惠了解清楚情况后,连忙协助阿婆进行缴费,由于临近春节,陈惠担心服务中心人手不足,不敢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但又担心阿婆不熟悉医院环境不认得路,于是她细心地拜托志愿者将其到采血室、放射影像科等科室完成相关检查。 “还好今天碰上了你,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大医院就是不一样,你们医院的服务真好,像我们这样老年人都需要你这样的帮助。”阿婆感动地说到。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碰上很多孤寡老人、外地人、不识字的农村人,对于我的帮助总是报以感激之情,真心的回应一句‘谢谢’,也正是这样简单的言语,让我开始思考,慢慢摆正自己的位置。”陈惠说,来到医院的患者,不论他们对她的称呼是“护士”,还是“服务员”,服务中心的温馨服务都是被需要的。服务中心的“服务员”就是患者的一张“绿卡”,就是患者考不倒、问不住的医院的“活字典”。

“患者来就诊,我们是接待员;患者来咨询,我们是咨询员;患者行动不便,我们是陪诊员;患者对其他科室服务不满意,我们是协调员。”陈惠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春节虽然临近,其他行业的“服务员”可以放假了,但只要患者需要,她们的服务就是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宁德晚报 记者 吴宁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