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在时,王熙凤百般逢迎,然而贾母死后,她却让贾母死不瞑目

王熙凤是一个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红楼梦的读者中有一句名言:爱凤姐,恨凤姐,三天不见想凤姐。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是《红楼梦》中极富故事性的精彩华章,是表现王熙凤个性和才能的重要篇章,也是王熙凤可以拿来夸耀的得意之作。

王熙凤成功协理宁国府,风风光光地办理了秦可卿出殡的大事,与后来她主持贾母葬礼时受到的处处掣肘,既操心讨好人又落了一大堆埋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贾母在时,王熙凤百般逢迎,然而贾母死后,她却让贾母死不瞑目

大家想想,贾母活着时,她是多疼王熙凤啊,王熙凤也是百般讨好,千般奉承。但是,她处理贾母丧事时,却是太不如人意,外人看了,实在是对不起贾母。贾母的葬礼,办的相当寒碜,甚至连普通人家都比不上,王熙凤这么料理她的后事,我猜贾母肯定会死不瞑目的。

那么为何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会成功,反而贾母的丧事却那样失败呢?下面我做如下浅析:

一是理家基础较扎实。王熙凤当时本身在荣国府已经成为管家少奶奶,对于管家的一些事项、一些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特别是管理下人,那些难缠的管家婆子已经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同时她在未出阁时期就能杀伐决断,样样都来得,少说也有1万个心眼子,是众多男人所不及的。所以,她虽年龄轻,但经验丰富,个性上也善于处理这类问题。

贾母在时,王熙凤百般逢迎,然而贾母死后,她却让贾母死不瞑目

二是未雨绸缪,了然在胸。因为走动多,她又是有心人,对宁国府的情况,她也是比较了解的,尤氏的个性不及她锋芒外露,又一味依着贾珍,难免治家过宽。因此,她接了这个差事以后,就仔细地想了想宁国府有几个弊端,对此应怎么样有的放矢解决。有这样的一个周密安排之后,必然处理起问题也就井井有条,有备无患,得心应手了。

三是花钱不愁,有坚实后盾,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宁国府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贾家当时虽已有败落之相,但毕竟还能支撑国公府的门面,贾珍又是真疼惜可卿,并且告诉凤姐,只要风光体面,不要考虑省钱。

因此,花钱趁手,只要安排妥贴、筹划周到,自然会把事情办得得体体面。这完全不同于后来贾母病故之后,贾家事败,经济一塌糊涂,处处没银钱可支,纵王熙凤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了!

贾母在时,王熙凤百般逢迎,然而贾母死后,她却让贾母死不瞑目

四是身体好,并有极强的建功立业的表现欲。王熙凤操办可卿葬仪之时正值青春年少,也没有得什么病,精力还是分外旺盛的。同时,她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并没有经历过婚丧嫁娶等大事,威信还欠点,她也一心想谋得这样的机会好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管家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得到贾母和王夫人的进一步认可。

正好上天赐予她这样的机会后,她自是会全力以赴对待,因此她不怕辛苦,先忙好荣国府的事,就迅速赶到宁国府继续来处理事务,连饭都顾不上吃。这样,她的这种勤勉的精神也促使她能把事情做好。后来处理贾母后事,她身体已有血崩之症,心劲也大不及从前,明显力不从心了。

五是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比较好,两个人素来亲厚。因此对待秦可卿的葬礼,王熙凤也是比较尽心尽责的,也全了素日之谊,这也体现出她的私人感情化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