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分明就是有喜了,贾府里的人为什么非要说医生断的不对?

秦可卿的病,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第十回,回目上写“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太医这个人其实书里并未明说他是太医。

最重要的是,从第十回开始直到第十三回秦可卿离世,这几回很可能是曹雪芹改写的。原稿是“淫丧天香楼”改成了“死封龙禁尉”。

秦可卿分明就是有喜了,贾府里的人为什么非要说医生断的不对?

证据有两条比较明显。之前“金陵十二册正册”上有一副画着“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这个是暗指秦可卿会自缢而死,后来没有自缢,而是病死,显然是改了。

另外一条是80回后,鸳鸯自杀殉贾母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子拿着汗巾子要上吊,鸳鸯看出来了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奶奶,必是来教自己一个上吊的死法。

所以前面得写上吊,后来鸳鸯才能学,前面写病死,后面又怎么教给鸳鸯上吊自缢呢?

秦可卿的症状。

经期两个多月没来,到了下半天就懒得动,话也懒得说,眼神也发眩

这难道不是有孕在身,孕早期的症状吗?既然是有喜了,但贾府上下一边怀疑有喜,一边又说医生看的都不确切,这就奇怪了。若有喜,只需要安神保胎就行,这本来是件容易事情,但全府上下惊恐不安,看着是担心这个媳妇的病,事实上他们的焦虑可能各有各的焦虑。

秦可卿分明就是有喜了,贾府里的人为什么非要说医生断的不对?

虽然焦虑,却不能明说,只能拖是病。贾府里养的医生,基本都是太医,却都没诊出来这是个喜脉,就更加欲盖弥彰了。

在切脉的时候,有医生摸出滑脉,即流珠脉。不必经验老道已到太医地步的医生,寻常人都能摸出来的脉,你说太医摸不出来,太医摸得出来,但要怎么下定断,才是太医能否干的长久的法则。

太医诊断的结果有三种情况,有人说是喜脉,有人说是病,有人说不出所以然?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贾府必须把这个事儿做圆满了,不能众说纷纭。

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

这段话可见太医们的态度。一个个都听着人的口气儿,是说太医按照主家的话头往下按医理阐释,主家说不好,就按医理往不好处说,若说好,就按医理往好的方向阐释。那贾家到底是想好还是不想好呢?

一定是不想好。所以都不敢明说,只道是病了。但偶尔也冒出个有喜的来,这些个太医一定是还没学会听着人口气说话,才讲出实情。

贾府的人瞒来瞒去这么纠结,可能因为“淫丧天香楼”的情节。也就是说,秦可卿怀孕是好事,可惜的是怀的是贾珍的,这变成一件丑事了。

这件事儿必须遮盖。传出去还不成了京城笑柄,给贵妃娘娘脸上抹黑。

为了遮掩,必须找个更权威的医生来结束传言,就是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张太医,是个正经医生吗?怎么专门的太医判不明白的,他就能判断清楚?

冯紫英介绍张太医说是,学问渊深,更兼医理,能断人生死。这种介绍意思是说,有些学问,兼职医生,会卜卦算命,这难道不是知识学杂了的神棍节奏?

张太医却诊断分明,直接说,不是喜脉,大家都看错了。她还说,大奶奶心性高强,聪明忒过。权威解释,不是喜脉,这是贾家的态度,以后都不要说有孕的事儿了。权威专家的判断,算是堵住悠悠众口。

张太医还说,若初次行经便治这会儿就好了。

初次行经,若解释为第一次月经,肯定不大妥当,毕竟秦可卿都嫁人了。若解释为次月该来月经而没来时,大概才说得过去。

问题是,怎么治?怎么那会儿治就好,这会儿治就不好呢?

自然是打胎。次月不来月经就该用药打,这会儿自然胎气早落。这都过了那么久了,你再打,胎气已成,是比较难的。

贾府中明里夸秦可卿,实则各怀鬼胎。

第一个贾蓉,他和秦可卿虽为夫妻,但二人共事的描写却不多,即便如凤姐和贾琏般争吵都很少。这会不会是贾蓉知晓个中原委而故意冷淡秦可卿,和秦可卿同房更是可能性很小了,若有身孕,必是坐实贾珍有染,这种事儿怎么说?

贾蓉打听了张太医几次,都是问,这病可治不可治,对性命有妨无妨?这话问的,好像不是来给秦可卿看病,倒是希望医生能判断她一死的样子。

秦可卿分明就是有喜了,贾府里的人为什么非要说医生断的不对?

秦可卿的病能不能好,有两个条件:第一,别想太多;但,秦可卿心中有事,能不思虑太多第二,看打胎的效果。并且张太医给了个期限,当在立春。难道张太医真能断人生死?他不过是看出来,若按日期计算,立春时已经妊娠三四个月了,假如胎气落了,万事大吉,遮掩过去。倘若胎气不落,贾府会容纳这个媳妇吗?是赶走贾珍,还是弄死秦可卿,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贾母会让她死,这是为贾府宗室考虑。凤姐也望她死,以绝争家产的后患。尤氏更盼她死,贾珍是她老公,这怎么容忍。

所以,秦可卿只能死了,才解决一切问题。无论是贾珍的荒唐,还是贾府大家族的冷漠,最终秦可卿是死在他们手里了,就这么为了他们而白白丧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