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常德扮靚家園迎老鄉回家過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刊登於湖南日報2019-01-28第13版)

春節將至,湖南日報記者在常德市桃源縣茶庵鋪鎮松陽坪村看到,人工湖裡水波盪漾,茶園裡綠意盎然。古香古色的文化廣場上,村民陳立萍帶著兩歲的孫女在嬉戲玩耍。望著眼前的景象,茶庵鋪鎮鎮長王志國感慨地說:“以前村道兩旁垃圾隨處可見,溝邊雜草叢生,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道路變乾淨了,水變清了,秩序變好了。我們扮靚家園,好讓在外發展的鄉親回家清清爽爽過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整治後的村道兩旁乾淨整潔,綠樹環繞,扮靚了鄉村顏值,提升了鄉村氣質。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治理後的鄉村水體清澈見底。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鄉村道路標線清晰。

春節前是遊子返鄉高峰期,乾淨舒適的環境可以激發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園的熱情,從而助推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從2018年開始,常德市根據中央、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總體部署,遠學浙江、近學瀏陽,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特別是春節前一個月,常德市通過自願申報,確定石門縣維新鎮、安鄉縣黃山頭鎮、澧縣澧南鎮等10個鄉鎮為試點示範單位,集中進行地面清掃、牆面清理、水面清潔以及垃圾清運、違章建築清除,要求地面看不到白色垃圾、堆物,牆面沒有破損廣告、橫幅、標牌,水面沒有雜物。常德市還創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十佳十差”鄉鎮考評,全市120多個鄉鎮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澧縣澧南鎮集中進行地面清掃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澧縣澧南鎮農貿市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澧縣澧南鎮垃圾清運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漢壽縣毛家灘鄉319人居環境整治一戶一策,現場丈量勘查、規劃定量。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拆除違章搭建。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清運生活垃圾

津市白衣鎮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工作,以本地特色農產品藠果和毛裡湖生態魚為原型,精心打造藠小果和魚大寶兩個形象大使,由年輕幹部自編自導自演,拍攝製成《人居環境整治公益宣傳片》,呼籲廣大群眾積極投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白衣鎮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了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有力,常德市縣兩級財政已到位資金3000萬元。在搞好整治的同時,支持鄉鎮發展生態農業、健康食品、鄉村旅遊,推動產業特色鄉鎮建設。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臨澧縣修梅鎮林伯渠故居風景優美。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武陵區蘆荻山鄉推行的“公益存摺”。

通過整治,常德市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道路乾淨,生活垃圾難見蹤影,農戶用上衛生廁所;集鎮門店美觀、標識標線清晰,行車停車規範,道路通暢有序。特別是“林伯渠故里”環境優美,帶熱了臨澧縣修梅鎮的紅色旅遊,常德經開區石門橋鎮也因環境的改善成為園區招商推介的新熱點;武陵區蘆荻山鄉推行的“公益存摺”模式、津市新洲鎮建立的“三長”機制、鼎城區草坪鎮探索的“五步工作法”和漢壽縣崔家橋鎮實施的 “一點一線”重點突破法,還為全域農村環境整治提供了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資料/湖南日報

THE END

「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湖南日报」常德扮靓家园迎老乡回家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