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過後,2019區塊鏈走向何方?

​​剛剛過去的2018年,區塊鏈經歷了一輪寒冬,成千上萬的人為財富而來,最終卻伴待著甘和疲憊而去。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區塊鏈在這一年開始走下“萬物皆可區塊鏈,萬物上鍊”的神壇,重回落寞,也終於有機會迴歸屬於它本該有的樣子。安全、效率、去中心化,仍是我們審視區塊鏈價值核心。應用、落地、走向實體,應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價值眺望。

在2019年這嶄新的起點上,每個投入區塊鏈的從業者重整信心,對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抱有熱切期待,同時,每個從業者也要面臨新的抉擇。

區塊鏈+金融成最優先嚐試方向


區塊鏈因其具有不可篡改、多方記賬、去中心化、分佈式等特點,天生適合金融領域。 目前在金融領域已有不少探索,包括跨境支付、票據、證券交易、存證、供應鏈金融等。在票據方面,2018年1月25日,央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上線試運行。區塊鏈技術增強了票據交易的透明度,讓真實性更有保證,降低了監管難度。在支付方面,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在區塊鏈上試行實時資金轉賬;招商銀行實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多主體跨境人民幣匯款。在徵信方面,日本軟銀集團旗下子公司軟銀科技主導開發基於區塊鏈的個人財務數據管理系統,幫助金融機構評估、確認借款人的償付能力。在國際貿易方面,西班牙銀行開展國際貿易區塊鏈試點項目;英國查爾斯王子召集金融機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綠色金融。基於國際貿易信用證,國內一些銀行建立了信用證的聯盟鏈,用聯盟鏈方式克服了傳統信用證用紙質傳遞安全性、效率低等問題,但是仍處於初步探索期。在金融衍生品方面,高盛等金融機構將DLT(分佈式賬本)用於股權互換測試。


寒冬過後,2019區塊鏈走向何方?



除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探索,區塊鏈或許可以憑藉激勵機制在實業領域有所作為。

區塊鏈+實業,值得持續探索,擁有最廣泛的前景

區塊鏈除了去中心化外,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激勵機制。假使我們將這一特點在傳統的實業領域加以利用,相信對實體企業的發展有重大裨益。早在2016年在中國的創新之都深圳,就有人開始了區塊鏈+實體的嘗試,而嘗試的的領域則是放在了智能可穿戴領域。

我們都知道人天生具有惰性,即使我們買了Apple Watch或者小米手環等穿戴產品,我們也不一定能堅持的下去,那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呢?當大家在冥思苦想的時候,他們的創始團隊最先找到了方法。原來啊他們的BOSS思想很前衛,對各種新鮮事物接觸和吸收能力很快,他憑藉敏銳的嗅覺覺察到了區塊鏈激勵機制可以解決人們的惰性問題。你想啊,既可以運動,又可以賺錢或者兌換物品,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在創始團隊、跨視界智能科技與至臻資本的大力支持、協同下,他們陸續推出了行雲MM-Watch、Plus、Plus 2及Watch2等多系列產品,並引起長虹等眾多企業跟風模仿。


寒冬過後,2019區塊鏈走向何方?


今天他們不僅自己出品區塊鏈智能可穿戴手錶,更是將應用場景拓展在了其它實體領域,同時提供實體資產評估、資產上鍊等方案,真正將物理世界的實物資產以及產生於數字世界中的資產映射到區塊鏈上生成數字憑證。如果你對區塊鏈領域感興趣,對實業轉型,對智能可穿戴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們,並和我們聯繫。


寒冬過後,2019區塊鏈走向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