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点击上方“喆圆主人”敬请关注 ;原创题文,未允勿窃。

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春节了,回家过年是中国很多人都必须要做的事!随之跟着就出现了各种不稀代价的抢票大战,这几天,春运抢票大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各抢票软件中有可以购买“插队券”提升抢票成功概率,一张回家过年的火车票,竟需多掏低至几十元、高至百余元的服务费,有偿抢票生意引发各界热议:这跟加钱到窗口倒票的黄牛很相似,以后会不会不加钱就抢不到票?

然而为这一张票很多人也是为回家过年不稀代价,其实这个在我国的有春运历史里是属于正常的现象。

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看看古人为回家过年花费多少。

这要从春节的形成说在周代有现代春节的雏形,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

古代的“春运”应该也就出现在那时。古人认为“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了人口流动的数量,距离也不远,外出务工人员就不是古代春运的主体,而是公务人员和商人为居多。所以有人认为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也有认为春节出现,就有春运现象随之。

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古代春节同样“回家难”

古代由于交通落后,古人大多因路途遥远代价太大,根本无法回家过年。

隋代诗人薛道衡有首《人日思归》诗,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说明薛道衡也是个公务员并未能赶回去。惆怅写诗表情,侧漏出春运难归啊!

同样是公务员的唐代诗人王湾也曾遇到过年不能回家的情况。王湾是中原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有一年快过年时,他乘船到了今江苏镇江境内的北固山脚下,眼前水阔天长,独雁哀鸣,孤帆远行,再嗅嗅越来越浓的年味,他一下子动了感情,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诗,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了千古名句。

古时候朝廷为了解决“他乡异客”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会积极出招,尽量不在快过年的时候安排外出公务。古代春运的大多数人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车碾,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古代“春运”回家是啥价儿呢?

看看大唐时代,若是一个人要回家过年,比如路程以300公里计算,大概得花多少钱?

其中最贵的,要数坐马车。唐代的标准速度,马车一天大概走70里;标准收费,马负重100斤,每走100里,收费是100文。这么算来,要走300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时间,大概得十来天,路费要600文。加上这十来天的食宿,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这才算够。唐代的一两银子,从购买力上来说,相当于如今的

2000多元。这只是相对数字。这样看来对于多数百姓来说一般人是承受不起了,要么步行,要么走水路,走水路是比较合算的方式。水路纵横交错,无上山下坡之苦,且交通便利,运费便宜。水路按平均速度来算的话,一天也能走50里左右。这么一来,300公里需要近半个月,和坐马车相差不多。而在费用上,尽管无明确数据,但根据相近的例子来推测,若是逆水最多也不超过100文。当然,若是顺水,价钱起码还能对折。这么算来,从水路回家过年,路费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三五百块钱

参照古代的公务员工资标准,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若是要坐马车回家要就是两个月俸禄,若是搭船,区区一两百文,应该是走水路《西游记》中唐僧他生父就是走水路遇难的这个为大家熟知。

古代的马车,是最高等的交通方式,大概相当于如今的飞机了。而坐船,从花费上来说,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坐火车,是多数百姓会选择的较为实惠的出行方式。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走路回家,这种方式在古代较为普遍,连船费都可以省了。而根据测试,一般人步行的话,平均每天也能走四五十里,其实速度不差同时还能强身健体,新年健康的祝福自己实现了。

对于上述古今春运代价对比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敬请多评狂论,期待中!

春运抢票不易回家过年难,不如仿古徒步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